2022年12月01日

第A06版:

市民政局探索建立“五社联动”模式

促进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融合发展

■ 记者 朱冬 通讯员 王继银

本报讯 为进一步发挥慈善社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探索建立“五社联动”模式,推动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融合发展,营造“社工带领志愿者,志愿者带动各方共同参与慈善社工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工作和慈善公益力量紧密融合。

强化制度保障引领新发展。制度化、法治化是慈善社工事业行稳致远的保障。2022年上半年,慈善社工事业着力完善制度标准,推动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加大激励机制引导,呈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态势。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高频率“入法入规”,在未成年人保护、乡村振兴、家庭教育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养老服务、妇女儿童关爱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多次被赋予重要工作任务。民政部门加强层设计,推进了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和监督管理、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等制度。出台了《善行淮北行动方案》《关于对参加并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人员进行一次性奖励的实施办法》《关于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全市志愿者登记注册和志愿服务活动时长录入的工作意见》;印发了《淮北市2022年度“江淮社工周”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慈善组织(基金会)2021年度年报年检工作的通知》《淮北市2022年“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为慈善社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强化实践探索求得新突破。2022年上半年,慈善社工工作积极探索“五社联动”工作机制,贯彻落实慈善、社工、志愿服务等各项法规制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五社联动聚合力社工服务暖基层”行动,畅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合力参与社会治理的新途径,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领域均取得了新发展。参加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和“安徽慈善奖”评审工作,楷模(团队)1家和楷模(个人)4名入选;参加全省社会工作优秀案例项目竞赛,2名同志获奖,为慈善社工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上半年我市慈善组织收入总额40万余元,支出83.45万元。全市共有志愿服务组织22家,共有志愿服务队伍1611支,实名注册志愿者34.8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7%)发布志愿服务项目6826万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时长18.7万小时。三区一县已建社工站19个站点,占总量的57.5%。

强化意识融入发展新格局。事业发展的难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需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谋划、去破解。进一步理清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思路措施,积极推动慈善社工事业参与乡村振兴,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进度,开展区县—街镇—村社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五社”协同作用,促进慈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深度参与和融入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持续扩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通过培训、职业水平评价、社会工作岗位开发等方式提高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和水平。发挥“五社联动”互动,促进志愿服务与慈善资源、社会工作协同,开展组织化、专业化服务,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2022年我市参加社工考试报名642人,初级404人、中级158人,高级5人,创淮北历史新高。

下一步,慈善社工事业将以民生保障和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书写更加精彩的民生答卷!

2022-12-01 朱冬 市民政局探索建立“五社联动”模式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5208.html 1 3 促进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