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詹岩 通讯员 李亮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在简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限、降低接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全面推动前置服务、代办服务和无感服务,进一步优化用水用气营商环境。
全面落实“前置服务”,让企业“零等待”。建全工业园区网格化联络机制,通过报装系统提前获取企业开办、项目立项、施工许可等信息,相关部门主动上门了解用户需求,根据不同生产工艺提供个性化管网配套等服务。出台建立园区企业用水用气前置服务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供水燃气企业与全市各个工业园区建立信息联动机制,结合项目招商落地情况,提前介入、主动上门,做好各项前置服务保障。
全面实现“代办服务”,让企业暖心又省心。安排“项目经理”专人包保负责,全程代办供水燃气外线接入工程中涉及的市政破占、园林绿化迁移备案审批手续,实现企业用户外线工程“零跑办、零审批、零费用”,跑出服务“加速度”。
全面打造“无感服务”,提升企业便利度和满意度。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用户不跑腿,通过提前介入、全程代办、告知承诺、并联推进等综合措施;打通供水燃气企业报装系统与皖事通、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系统等数据壁垒,推进数据共享无感报装,实现从工程建设到挂表通水通气全程“无感”,进一步提高用户获得用水用气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据了解,目前我市企业用户获得用水用气从“申请、勘察、设计、施工、通水通气”5个环节精简至“报装即通水通气”1个环节;从提交“申请表、身份证、营业执照、图纸”4份材料到目前0材料申请;办理时限从1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供水燃气企业将投资界面延伸至用户红线,企业接水接气费用降低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