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丁艳
“以竞赛为舞台,怀揣信心和勇气,不断突破自我。近年来,我们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们,用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着靓丽的青春答卷。”10月19日,安徽省地矿局325地质队相关负责人激动地说。
坚守地质献青春。在325地质队,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爱国奉献、努力奋斗,在各自岗位上展现青春风采。近日,在“萧县旗杆楼铁矿杨套楼矿段井筒检查孔”钻探施工现场,年轻的地质队员汤磊鑫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钻孔抽水试验。记录每秒出水量、测量水温及PH值、观测水位,看似简单的试验流程,不仅要有24小时无间断的观察前奏,还要有30分钟5次、每隔30分钟1次、每隔1小时1次等12小时稳定期内的间歇性抽水过程,更要有抽水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的恢复水位观测。
连续5天的抽水试验,每天两轮班,12小时连续工作,让汤磊鑫无法分心准备第二届安徽省地质调查员(地质灾害方向)职业技能竞赛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所以剩下的12小时就变得尤为重要。
除了短暂的休息,这位90后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几乎将时间全部用来备考。日前,汤磊鑫以全省理论知识考试第三、技能操作考试第一、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成功进入省集训队,向全国技能大赛参赛资格发起冲刺。“地质工作在外人看来是枯燥的。但是,天空飞翔的小鸟,路边不知名的小花,我们精心采集的数据、验收的成果,这些都是乐趣,更是地质工作存在的价值。”汤磊鑫发自肺腑地说。
今年8月下旬,全省地质调查员(地质灾害方向)职业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结束后,第四名获得者陈国兵对接下来要进行的技能操作考试有些手足无措。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陈国兵,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地质调查、资源勘查项目,对于地质灾害工作却鲜有涉猎。由于没有相关实践经验,所以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是他需要攻克的难点。
胸中有竹,方能从容应对。为了更好准备野外技能考试,陈国兵对竞赛考试方式及要求进行了系统分析。上午实地调查两个半小时,下午整理汇编两个小时,若想在比赛中拔得头筹,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量,提交的地质灾害勘查及工程治理设计书才能表述清晰、设计合理、建议可行……
9月27-29日,在全省地质调查员野外实地操作竞赛中,陈国兵成功取得综合第三名的好成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一名90后,陈国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青年要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他说,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用汗水践行青春誓言,无论是在闹市钢铁丛林、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工地、都有青年地质工作者奋斗不辍的汗水、检测丈量的脚步。“我们就是那追梦人,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青春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