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

第A03版:

加快交通强市建设 赋能高质量发展

——我市以改革思维打造智慧交通新模式

■ 首席记者 肖干 通讯员 郑言

坚持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加快建设交通强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抓住“智慧交通技术应用”试点机遇,以改革思维积极打造“线上+线下”智能管理新模式,交通运输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升,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多项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努力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当好先行。

敢为人先

打造智能监管平台

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创新引领,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全省市级交通运输部门率先成立市交通运输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在全市各级交通运输管理机构成立科技信息部门,配备专职技术人员,统筹推进行业智能治理的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智慧交通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

依托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开展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资源整合,全市建成集区域内经营业户、营运车辆、从业人员、运营线路、运输业务、运行监测、公共服务等多类要素数据为一体的行业大数据中心,实现与公安交警、市场监督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各类基础数据和运营动态数据达45亿多条。

加强交通运输智能监测网点的布局与建设,初步形成集普通视频、智能视频、动态检测、辅助分析等多种数据于一体,覆盖全市出入境口、重点路段、客货运输场站、集散地、港口码头等关键部位的行业运行智能监测网络。目前,全市交通运输监测重要节点电子地图基本全覆盖,日增各类实时监测数据达1200万条。先后出台《交通运输监管协同云平台技术规范》《交通非现场执法规范》《营运车辆违法行为智能取证技术规范》等10项地方标准,涵盖了交通非现场执法、违法行为智能取证、遮挡车牌自动识别、北斗在线自动检测等多个方面。

常态长效

发挥智能监管作用

智能排查防风险。通过整合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间的各类民生数据、管理数据等,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对工商档案经营状态异常、公安档案车辆状态异常、驾驶员状态异常等11种异常状态进行智能比对,先后取缔了127家僵尸企业和3305台僵尸车辆,有效降低了行业运行安全风险。

智能治超补短板。对区域内行驶货运车辆的超载超限、改装拼装、遮挡号牌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全天候智能化监管,有效破解路面执法人员不足、长效管控难以维持的难题。2021年9月,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第134期刊发淮北市“数字治超”智慧监管经验。

智能管控促安全。厘清政企安全生产职责,对企业日常管理行为、监管部门监察行为实施智能化管控和考核,全面加强对各类风险隐患的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处置督察、事后跟踪督办的闭环管理,促进企业主体责任与行业监管责任有效落实。2020年11月,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信息化管控体系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平安交通”优秀案例。

善为有为

拓展智能监管领域

协同惩治违法行为。通过推动行业协同监管,我市建立行业动态数字化监管、违规行为智能化发现、调查处置协同在线的新型智能监管模式。针对非法网约出租车经营行为发现难、取证难问题,开发运用协同监管云平台,将网约车平台派单结算信息与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比,提取非法运营线索,结合交警、交通执法视频监控,形成证据链,系统自动生成《非现场执法电子证据单》,经审核后向违法车辆发出《违法行为通知书》。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的违法违规行为已占总线索的93.21%,《中国交通报》以“淮北交通云平台监管协同更智慧”为题在头版头条进行报道。

助力疫情防控大局。通过推动重点人员防疫管控,建立全市邮政快递、公共交通等行业重点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登记、漏检预警、补检登记、信息推送等线上管理模式,助力企业落实防疫管理主体责任。先后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近5000名重点人员的电子底册,接入核酸检测数据25万余条,向企业推送预警信息1万多条,有效降低从业人员感染风险。

提升行业治理效能。推动行业运行监测与指挥调度,对全市公交场站、港口码头、公路工程等重点部位和“四客一危一货”车辆运行状况开展全天候智能监测和人工抽查,全过程跟踪督办交通运输行业网格化管理和智能监管处置情况,强化行业综合治理效能考核。2021年10月以来,累计抽查巡游出租车1.3万余台次,督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事项45件、违法违规行为协同监管事项171件,成效得到广泛认可。今年8月,市交通运输局获评全国首批“科创中国”交通运输智慧治理产学研协作创新基地。

2022-10-22 肖干 ——我市以改革思维打造智慧交通新模式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22550.html 1 3 加快交通强市建设 赋能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