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顺
10月13日召开的全市项目谋划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专题汇报会上,没有客套话,没有会议材料,19家单位负责人先后汇报,规定时间内展示PPT。
今年项目进展情况、财政资金花在哪里、效果怎样,明年谋划哪些项目、投资方向、资金需求多少,图文并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全局的高度去思考谋划,突破部门利益,提高整体效能。”“资金不要‘撒’胡椒面,相对集中到大项目好项目上。”……与会市领导的逐一点评更是画龙点睛、剖析到位。
会议一改往日“资料发一发、汇报人读一读、参会人听一听”的常规模式。围绕项目谋划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大家碰撞思想,畅谈“供需”,会风、文风令人耳目一新。
不止于此,在省市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的大背景下,会议还释放出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信号,彰显的是决心、传递的是信心。创新政府工作的手法、步法和打法,淮北有新招!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工业项目更是重中之重。抓项目建设等不得、慢不得、歇不得。据汇报数据,今年1—9月份,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6.8亿元,增长11.2%。前八个月,项目投资占比64.4%,其中,工业投资占比33.5%。
其中,我市省级开工动员重点项目1—3月份投资完成率46.2%,1—6月份投资完成率68.8%,1—9月份投资完成率8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16.8、19.1、20.1个百分点。
那么,市本级政府投资在哪些项目?淮宿蚌高铁、淮阜高铁两个续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增长16.3亿元。徐淮阜高速公路、市城市地表水厂、水厂水源地、濉溪县城乡供水一体化、S235三期、包浍河治理等重大新开工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6亿元……
项目从来都不是“报”出来的,而是“谋”出来的。从会议可以看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项目谋划有新招,做到了科学精准,通盘考虑,系统集成。
其中,市发改委聚焦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地方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方向,围绕“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发展定位,努力做足优势补齐短板,谋划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项目。
总投资101.2亿元的煤化工基地金浦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总投资13.2亿元的年产10万吨/年新能源电池材料前驱体及热能综合利用项目已开工建设,2023年计划投资6亿元。
总投资20.8亿元的濉溪县中基电池箔项目,目前项目已备案,正在推进相关前期工作,计划2023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3年计划投资5亿元。
备受关注、将有效解决气源问题的第二气源省级天然气干线管网宿州-淮北-萧县-砀山段项目(淮北段投资2.5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正在进行穿越铁路方案设计报批,计划2023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项目建设离不开各级资金的支持。我市不仅在项目谋划上有新招,资金使用上同样有新思路。会议透露,2023年,在基本财力减少的情况下,我市将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根据《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从编制2023年预算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
“政府怎么有为?市场怎么有效?有为政府就是用政府的力量撬动市场的力量,让市场更好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华东点评时强调,用一块钱,干成十块钱的事。比如,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行动等,要鼓励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
做好政府工作,既要提高政府工作的学术性、专业性、科学性,又要充分认识政府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项目谋划、资金使用只是我市政府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创新政府工作的手法、步法和打法,淮北还会有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