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苑小学小记者 王雨曦
“相山秀,南湖美,一片精致好山水。中国好人淮北多,阳光路上歌声飞……”还未到淮北,关于它的想象就已经萦绕心头,伴随着一路铁轨有节奏的震颤,一下一下叩击在我的心头,贺东久和孙中明笔下淮北的春天,色彩斑斓,生机勃勃,拖进了古人悲春的窠臼,一扫哀颓萧瑟之气,一幅绚丽而恢弘的春日相山图,让人迫不及待想一睹其风采。
相山是我日思夜想未了的梦。
这一天,我终于遇见了你。
走进相山,清新的山风扑面而来,一山山清水秀。人工湖的湖面十分平静,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时不时有一只两只小鱼跳出了水面,打碎了那面平静的镜子,碎成了一池波光粼粼。
继续沿着绿荫小路走,走到小路的尽头,再转一个弯儿就到了相山。爬到山顶,向下方极目远眺,那一棵古老的枯树像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牛,奔向远方,奔向未来。而那人工湖中的湖水却像是一坑被黄牛踩过的水,颇富情趣。
此刻,我伫立在将军亭边,俯视淮北,犹如踏上了历史的航船。
晚风习习,我重温着当年粟裕将军、张震将军的豪情壮志。正是在这里,他们自觉肩负起民族大任,英姿勃发,在将军亭中指挥战斗,酝酿红色基因。他们也曾在将军亭中指点山河,激扬文字,研究历史的过去和现在,探索着中华民族可能走向的光明未来。
这山,这水,砥砺了伟人,孕育了革命的理想,绘就了革命的蓝图。
在这里,遇见了相山,在这里,遇见了历史,在这里,遇见了一场民族的伟大复兴。
指导老师:黄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