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肖干 王守明 通讯员 郑言
本报讯 “这周末正常上课,主讲病虫害防治,欢迎大家早点过来。”8月24日,在濉溪县周末家庭农场“田间学校”,负责人李跃楠站在晚霞里,向又一波慕名而来的附近农民发出邀请。
李跃楠介绍,今年开讲以来,“田间学校”很受欢迎,经常教室里一座难求,院里还要坐上几排。有时,专家还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引导学员畅谈心得体会,教学更直观,互动性更强。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培育既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又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人才梯队,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成立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育领导小组,整合市、县、镇、村四级农业服务机构,在周末家庭农场等地建成9所农民“田间学校”。紧贴农民需求,创新农业技术教学模式,定期邀请266名科技特派员、农科院专家等前来授课,以政策法规、经营管理、专业技能等为重点,订单式培育“田秀才”“土专家”以及各种领军型、紧缺型、复合型人才。
为进一步提升培育实效,我市对“田间学校”实行统一挂牌、统一编号,用好统编教材,整合农业农村、教育、科技、人社、群团等部门力量,将“田间学校”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举办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试点开展农民职称评审,推动“田间学校”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696人,其中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12人,培训合格率和农民满意度达95%以上。
注重教学成果转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我市还整合土地、金融、医保等支持政策,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036万元,撬动社会资金近4000万元。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8个,带动23万名农民“家门口”就业。上半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9%,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32.34%,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数量增长133.33%。市农业农村部门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相关做法入选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案例,得到省委、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等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