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9日

第A01版:

乘风破浪向未来

——我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首席记者 王守明 通讯员 葛飞

3月1日,经淮北、徐州两市会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淮海经济区跨省通办专区率先开通上线;

同日,S101徐淮快速通道建设工程南段正式通车,两市交通互连更加紧密;

4月16日上午,总投资约50亿元的江苏金彭集团新能源动力电池包项目落户杜集区。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扬淮所长,强化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淮海经济区座谈会,以及沪苏浙重大合作交流活动,不断完善区域协同机制和体系,以同城化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相互赋能。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高频率赴上海、无锡、南京、苏州、常州、杭州、台州、徐州等地招商考察,共举办淮北长三角(苏州)投资推介会等宣传推介活动30余次,宣传推介淮北。组建102个县干招商组,聚焦长三角等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南京金浦、南京中比、徐州金派克等一批投资超100亿元、50亿元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户淮北。

淮—宿—蚌和淮—阜城际铁路、淮徐快速通道、徐淮阜高速公路、临涣船闸、孙疃码头加快建设。淮北—商丘高铁联络线纳入省“十四五”规划。加快城乡饮用水源地及地表水厂项目进度。加速城市更新行动,实施99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10302套棚户区改造住房。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建成区内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项目风险评估。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市全域列入省试验区范围。深化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8%以上,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淮北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2022年7月获省政府通报表扬激励。

紧抓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政策机遇,2021年2月、10月和2022年6月先后3次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徐州市学习考察,与徐州市政府签订《两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地结对合作帮扶协议》。市人民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成立“徐州医科大学淮北临床学院”。淮北矿工总医院与徐州医科大学成立“徐州医科大学皖北临床学院”。相山区与江苏师范大学合办江苏师范大学相山实验学校计划2022年9月招生。结对合作帮扶以来,市领导及县区、部门、园区负责同志等赴徐州市相关单位沟通对接80余次,签署协议10余项,近期签约协议5项。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长三角41个城市、88个事项异地通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成立市交通控股集团、市科技产业投资公司,助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濉溪开发区列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6+2”试验区和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依托青龙山铁路“无水港”,开通淮北至上海、宁波、南京、连云港、江阴等长三角港口海铁联运班线,进出口总额增速居全省前列,有力促进口岸经济、外向经济发展。主动对接安徽自贸试验区,高标准推动自贸试验区与联动创新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2022年4月我市列入第二批安徽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绿金湖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与徐州等周边城市签订生态环境合作协议,建立各类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跨界污染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4%,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二。

站上新起点,再攀新高峰。下一步,我市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发挥淮北优势,瞄准新发展定位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迈出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新步伐。

2022-08-19 王守明 ——我市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17976.html 1 3 乘风破浪向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