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当前,营商环境的优劣已然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便纷至沓来,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哪里营商环境差,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只有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栽好营商环境这棵“梧桐树”,才能引得各类发展要素“凤凰”来。
对于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能缺少。尤其是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下,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关键时刻,企业有所呼,我应有所应。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四最”营商环境。从纵深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到“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现场办公、企业家接待日活动,到优化营商环境“十做到”和解决突出问题“十严禁”,再到“找差距、改作风、强担当、争先进”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但与先进和发达地区相比,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需下大力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找差距强担当。要对照发达地区和我省兄弟地市,查找一下是不是存在:手续繁琐、效率低下、遇事“推绕拖”;缺乏诚信,新官不理旧账;不依法行政,随意执法、“小鬼难缠”;把企业当“唐僧肉”,个个得而尝之;市场准入门槛高,搞地方保护等等。对此类现象,必须按照“十做到”“十严禁”的要求,划出“红线”“底线”,严格追责问责,推动形成“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新型政商关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树牢为企业服务意识,“互动”“联动”“协同”。营商环境包括影响营商决策的各种硬环境和软环境,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政企要互动,打通企业问题反映通道和政府部门快速响应、解决问题反馈信息通道。市县区要联动,信息、数据、工作有效沟通,确保企业问题有效解决。部门要协同,快速高效回应企业诉求,共同建立高效解决问题的畅通机制,真正做到企业在淮便利营商,营造绿水青山的生态市场。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唯有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切实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细,才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定下心、稳住神,在淮北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上深耕市场、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