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张娉娉
本报讯 近日,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急诊科,因发烧前来就诊的儿童患者出现了明显增加,大多数患者还伴随着咽部疼痛。儿科专家提醒,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传染性较强,要加强孩子的日常护理,防患于未然。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该病的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病例,且90%以上为5岁以下儿童。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以感染。
如何判断孩子可能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呢?专家提醒,当孩子出现下列症状时,家长应当留心: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5℃~40℃;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少数重症病例合并脑炎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如果孩子不幸中招,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注重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不会漱口可饮食后喝些清水清洁口腔。发热患儿的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如果患儿持续高热,出现精神萎靡、情绪烦躁哭闹不安、睡眠异常增多、头痛呕吐、眼球震颤或上翻、易惊、肢体不自主抖动、持物不稳、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重症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接种疫苗很有必要。专家表示,EV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或重症疱疹性咽峡炎,基础免疫程序为2 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近期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要和孩子一起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