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9日

第A09版:

中暑非小事,高温需警惕!

■ 记者 詹岩

本报讯 炎炎夏日,高温难耐。近期,我市气温较高,市卫生健康委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预防中暑事件的发生。

据了解,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型。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也可以出现混合型。重症中暑可导致死亡。

其中,热痉挛是指在高热环境下剧烈运动或进行体力劳动时,由于过度出汗,导致盐分大量丢失,引起肢体或腹壁肌肉出现痉挛现象;热衰竭起病迅速,患者常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痉挛、昏厥等症状,体温升高,但低于40℃,如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快速发展成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甚至高达40℃。热射病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以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极高。

在中暑高发季,中暑的高危人群有哪些?许多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身体内部的心血管系统比较脆弱,血管内容量和心脏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患体温调节障碍的风险较大。婴幼儿和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够完善,皮肤汗腺功能相对不足,所以对外界环境及温度等变化更加敏感,更易发生中暑或类似疾病。身穿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防疫工作人员、交警、快递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室外工作者,因为工作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风险较高。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人群,排汗量大,容易脱水。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正在服用治疗抑郁症、失眠等药物的病人,更易受到高温影响。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想要避免中暑,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是关键。医疗专家告诉记者,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可能待在有空调的地方或者凉爽的地方,避免在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这一气温较高时间段外出。如果必须要出门的话,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还可以涂抹防晒霜;要科学安排户外工作时间。对于从事户外夏季露天作业的人员和身着防护服的医务工作者,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工作,安排人员轮换休息,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要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室内锻炼要注意通风,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休息;要保证足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进行大量体力活动都应常饮水,不要等到口渴后再喝水。大量出汗后可以饮用淡盐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的饮料,这些饮料会使体液流失更明显;要切勿将儿童或宠物单独留在车内。高温期间驾车带孩子、宠物外出时,停车离开后切勿将儿童和宠物单独留在车内;要合理饮食,注意休息,适度锻炼。注意营养均衡,不宜吃高油高脂食物,清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

一旦发生中暑后如何急救?医疗专家提醒,要做到“一移、二敷、三饮、四擦、五降”。“一移”指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使其平卧,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热。“二敷”指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用冷水、冰水敷。“三饮”指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四擦”指当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五降”指当中暑者体温高达40℃以上,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热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以下原则:快速、有效、持续降温;迅速补液扩容,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要静脉补液;控制患者的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120,尽快把病人送到医院就诊。

2022-07-19 詹岩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16043.html 1 3 中暑非小事,高温需警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