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朱冬 通讯员 毛贝贝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老年群体“用餐难”问题,加快推进助餐服务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力度,持续强化助餐服务监管,让老年人“吃的营养、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我市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10项暖民心行动之一,明确目标任务,提出2个方面9项工作措施,建立4项扶持政策。2022年计划建成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231个,其中城市164个、农村67个。综合考虑街道社区、乡镇辖区老年人口规模、就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社区按10分钟就餐服务圈合理布局,农村优先在留守老年人多、居住比较集中的自然村布点。各县区依托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村级养老服务站、厂矿企业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同时依托夕阳红、淮海健康养老、徽香昱原等企业打造老年助餐连锁化运营模式。目前,全市建成老年食堂16个,老年助餐点95个。
老年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我市拓宽资金保障渠道,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给予多方支持。对新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分别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10万元、3万元。对达到助餐人次标准的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给予每年1-2万元的运营补助。对年满60—69周岁、70—79周岁、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天1元、2元、3元就餐补贴;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每人每天3元就餐补贴。对利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根据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用电、用水、用气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发布《关于动员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的倡议书》《市慈善协会关于“老年助餐专项基金”募捐倡议书》,动员引导社会组织、餐饮企业等各界积极响应,全力支持老年助餐服务。
我市全力做好老年助餐安全监管,严把“入口关”。建立老年助餐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统计、结算、管理等信息化。开展老年助餐需求调查,客观全面了解老年人助餐需求情况,为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提供准确信息。规范助餐服务,对老年食堂、助餐点统一命名认定,悬挂标识牌。规范服务标准,落实老年助餐服务规范和标准、工作指引。民政和市场监管部门对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实行核准验收制,开展常态化联合检查,每半年向社会通报一次监督管理情况。采取委托第三方等多种方式,以老年人满意度和食品安全等项目为核心评估指标,强化评估结果运用,适时调整老年助餐服务供应商库,让老年人吃上“暖心饭”“放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