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1日

第A07版:

俺村只有“一块田”

■ 记者 杨大庆 王陈陈

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今年的夏收夏种工作异常轻松。

自打2021年下半年推行“一村一块田”改革以来,全村6524块平均面积不足2亩的“巴掌田”,整合成了1块万亩高标准农田,使得大型机械化耕种将以前10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压缩成2天,有效解决了“细碎化”小田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难题……说到“并地”的好处,村民们的心里美滋滋的。这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典型改革经验,也受到省委书记郑栅洁的批示肯定。

上个世纪土地分配之前,我国采用生产队模式,农民在田头干活记工分,责任意识缺乏,生产效率低。为改变这种状况,土地重回村民手中,其中典型试点小岗村走在土地分配到户前列,在当时实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匹配。而今时代形势改变,加快土地流转“收回来”,更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庙前村这次“并地”就是将全村耕地“化零为整”,实现利用最大化。

庙前村有10个自然庄,共21个村民小组,5900多人,如要整村推进,可不是“说一声”就能实现的。眼下,全市其他村庄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变“要我并”为“我要并”?权属不变是前提!

手握“在原有承包基础上再延包30年”的“尚方宝剑”,庙前村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成立由村民理事会成员、党小组长、村民代表和“五老”人员组成的工作组,邀请历任5届村书记“出山”,通过让群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承诺各户土地确权的法定承包面积不变,打消了村民的并田顾虑。

第一轮入户走访下来,85%的村民在明白纸上签字按了手印,其余15%村民不同意的原因在哪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锋道出了缘由:“并田”意味着全村要重新丈量耕地,当年因地孬饶地亩数的、开荒复垦地亩变大的农户利益受到影响。好在各庄只有少数这样的农户,碍于大家都同意的局面下,没有成为“钉子户”。

集体决议一致通过:全村只有一块田,打破土地等级壁垒,统一流转经营,即采取“全村一块田、到册不到户”的“数字田地”并地模式。

方案敲定,接下来分步实施。

第一步,摸清家底。各村民组选出村民代表,对耕地进行重新丈量并公示。全村在原有分地基础上,多出747亩耕地,这成为接下来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

第二步,清物除障。针对坟墓、养殖场等地面附属物迁移难题,采取“群众选墓地、政府出资建”的方式建成6个微型公墓。党员干部带头迁坟,1800余座坟墓全部迁移。结合畜禽养殖规范治理,给予搬迁补助,帮助3个养殖场迁到集中养殖区。

第三步,科学规划。按照申报成功的省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要求,村里聘请中科大数字农业研究中心专家,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采取统一招标采购、合同管理、质量标准、检查验收、监督管理、上图入库等“六统一”模式,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结合秸秆还田、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提高耕地质量。整治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耕作层增厚1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公斤增加5克以上,耕地质量提高0.5个等级。

变“一户多块田”为“一村一块田”、“低效田”为“优质田”,这只是手段。变“家庭承包”为“企业经营”,推行市场化运作、让多方受益才是目的。

2021年9月25日,村合作社与村民签订每年每亩1000元的承包协议,原价转租给央企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将全村土地整体打包推向市场。

1块万亩高标准农田,依托农业数字化云平台,通过集约化经营,今夏小麦良种平均亩产达650公斤,亩均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村民仅地租一项,每年亩均增收400元以上,全村每年增收达475万元。再加上特色农业种植、鱼塘养殖,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00多元。

一处老村址和一所废旧学校的租赁费,加上资产收益分红,满打满算4.97万元。这是“并地”前庙前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并地”后可大不一样!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6.5万元,2022年预计突破百万元,而且所有土地没有了等级区别“一视同仁”,都要努力向高效田看齐!

“一村一块田”改革让庙前村的百姓们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也点燃了乡村快速发展的引擎。当前,村“两委”正带领广大村民打造“一庄一特色”的人居环境,组建广场舞蹈队,建设蔬菜大棚,发展香油加工厂,为65岁以上老人集体缴纳医疗意外保险……

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2022-07-01 杨大庆 王陈陈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15034.html 1 3 俺村只有“一块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