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申正亮
本报讯 杜集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打造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区、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区、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毗邻友好共建合作区、五治融合共享幸福区,不断开创现代化美好杜集新局面。
坚定不移打造创新成果转化集聚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让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最强引擎。发挥国家火炬杜集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作用,促进更多创新资源涌入杜集。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常态化对接,着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首选承接地。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发展各类创投基金,加大对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坚定不移打造新兴产业转移承接区。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势再造。稳步提升制造业比重,持续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建设。持续深化“双招双引”,积极打造长三角煤矿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智造杜集”。
坚定不移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推动城市加快转型、镇村特色更加鲜明、城乡融合持续统筹,倾力打造近悦远来的美丽家园。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进污染排放减量化、产业发展低碳化、人居环境清洁化。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坚定不移打造毗邻友好共建合作区。推进产业布局一体谋划,主动对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共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探索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高质量推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全力打造毗邻友好共建合作区。
坚定不移打造五治融合共享幸福区。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让全区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杜集区拥有“一山两湖”(南山,东湖、朔西湖)和两处国家3A级景区。朔西湖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总投资2.7亿元的朔西湖一期环境治理项目即将建成开园,吸引入驻企业200余家,统筹网上网下资源,利用各级媒体推出杜集区经济社会发展宣传信息、特色做法成就,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