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韩鑫
麦浪滚滚,机器轰鸣。5月31日,濉溪县韩村镇马店村种粮大户周为权家庭农场的1500亩小麦收获正酣,金色的麦田里,5台联合收割机穿梭往来、紧张作业,成熟的小麦整齐卷入、脱粒、装车一气呵成,运粮车满载驶向粮仓。
周为权种粮多年,起初规模并不如现在这么大。后来通过土地流转,加上党的“三农”好政策,他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之路,生活也是蒸蒸日上。这几年,通过镇农技站技术人员指导,再加上不断学习探索和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周为权把家庭农场经营得红红火火,其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并与种子公司签订了良种繁育订单。
“今年种植的1500亩‘淮麦33’小麦品种籽粒呈椭圆形,饱满度较好,预计亩产640公斤,总产96万公斤。我们与淮北三丰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订单合同,每公斤收购价预计在3.2元,估计比去年增收二成。”周为权向记者介绍,乡村振兴,种粮人大有可为,今年大丰收,是种粮人最高兴的时候,有了好政策,还要靠勤劳致富,才能过上好日子。坐在丰收的地头,看到一辆辆载满粮食的车子,周为权脸上乐开了花。“按照往年,夏收之后种玉米,今年响应政策,预留50亩地尝试种植高油酸花生,秋季收成好的话明年再扩大规模。”
这些年,生活富裕的周为权还热心公益事业,自掏腰包购买矸子石垫路、疏通沟渠,降低种地的旱涝风险,既有利于自己的农业生产,也便利了附近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