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2年06月08日

第A08版:

请把云朵还给天空

——读梅一诗集《醒着的天空》

张廷珍

站在湖边看着天上的云彩,水天一色的时候让我想起了梅一诗集封面。梅一说:“一想到你,我就慌不择路,像一条投湖自尽的鱼。”

草越来越绿了,像极了转世的爱情

倘若春天带着阴影

月色便有了黑夜的面容

我踩着黎明的肩膀

学着山峰的姿势

谛听春天最高处的一声鸟鸣

——《春天,我听到高空的鸟鸣》

转世的爱情,是秋天凋零的枯叶,是春天生长的草木,秋天地上的落叶有多厚,来年转世的爱情就有多鲜美,这是绝世爱情的模样,绝望且孤傲,像是冬天高高悬挂在枝头的那一枚枯叶,绝不肯随风落在满目灰尘的人间。

梅一很多诗歌都是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说给这个世界听,她是独语者,她的每一首诗歌标题都像一块石子砸向尘世。她只是表达者,表达她的发现,她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她的心态柔软,无法抗拒这个世界的每一粒灰尘,可是她一直都能看见,并说出自己的看见,她看见的越多心就会积攒更多的灰尘,她用诗歌清洗自己的内心和身体。梅一的诗歌充当了一个清洗者的角色。她始终是一个清醒的人,这也许是她在尘世间获得孤独决绝的原因。

这时候,你会坐在窗前

想起一场雪崩。

或许想起某一个人

戴着面具,穿着铠甲,

像一束北极光,

像床边的驯鹿,

又像,那些年落在梦里的雪,

沉下来的寂寞………

——《沉下来的寂寞》

七零后的诗人血管里有红色的血液,最壮观的时候,被一种情绪所扩张,诗歌为情绪冲锋陷阵,分不清眼泪血液还是思想的流动。在诗歌兴旺的年代,诗人对自己越发苛刻、决绝,包括对文字的应用追求极致极端激荡,而处于诗歌后面的人则是点火者,自忍着,也是逃跑者。诗人们的阅历担负不起这份责任。梅一用坚硬的铠甲掩饰自己柔软无比的心,用最坚硬的词语说着内心最柔软的话语。就像冰与水,冰在水里,冰继续冻结水,水又想融化冰,最终,分不清冰水,是冰也是水。这就是诗人纠结的地方。

她不是一个人

她在玉兰旁,与一株春天的小草对话

草花开与不开,玉兰都开了

草是香的

有个地方,有一我

装满玉兰花一般明亮的孤独

——《那个地方,才叫春天》

好诗人都活得不安宁。人与人,人与这个世界,在某个时空点交汇相遇,却总在妄想交汇的时候又错过彼此。诗人梅一总是在诗歌中预知还没来到的风,还没准备妥当的雨,落在头顶的枯叶,藏在树叶间的鸟鸣,也许她就是大自然的养子,在人间卧底,看人间炎凉。

玉兰花是胖起来的美人,玉兰花是明媚发福的中年女子,美丽且大方舒展,是中年人的模样。每一位有着深情实感的诗人活得都很苦难的,尘世中找寻不到的东西要在诗歌里找到,以安慰灵魂中缺失的那一部分。

原谅我吧,孩子

我诞下你,同时

也分给了你,我的一小块伤痕

——《胎记》

胎记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世界无法消化的遗憾,不慎又被一个人带到人间,或许,胎记是上世的伤悲被爱着的人带到了今世。或者,上世两个人错过了今世相约投胎怕错过,就以胎记互相辨认对方。

一个胎记就是一部传记。可是,谁是破译者呢?

眼睛看不到的绝望,女诗人大概都这样,也许这是诗歌存活至今的一种土壤。内心太多的柔软没有让她的诗歌柔和起来,在内心涌动的情绪里,那些一点又一点的柔软渐渐生成岩浆,等待时机,要把那些隐藏多年的激情一齐喷射出去,在诗歌中找寻合适的出口,爆发点。女诗人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内心太过敏感,接收外来的刺激使得她的诗性得以激发,内在柔软的部分反抗性被激活,变成了诗歌的一部分。

风吹过细密的事物,路过冬夜,奏响时间的旋律。

你潸然泪下后迎风起舞,一颗露珠

突然抱住花蕊,像大海的苍茫抱住薄如蝉翼的月色。

泥沙俱下的这一世,谁不爱突然打开的悲喜。

——《醒着的天空》

从这里,能感受到梅一着重于内心的倾诉,渲染着内心的丰富忧伤,是一位能够自我消化悲伤的诗人,她需要在诗歌里完成一次爆发。从这个意义上说做诗人挺好的,心里的悲伤可以交给诗歌,而不写诗歌的人心里有了悲伤就会有眼泪,是否可以说,诗歌上都潜伏着下雨的云朵。一个人生命中坚硬的东西往往她自己不知道,她自己不觉得,她的那份坚硬扎到别人生疼,它是没有感觉到的,他能感觉到的是外力走得艰难、艰辛,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与她对抗,那时,她会用诗歌反抗这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所以诗歌就有了淡淡的忧伤,莫名其妙的力量和坚硬的理想。

梅一的诗歌里这种意念的东西特别多。所以,梅一的诗歌中的美一直在颤抖。

你在雪人面前吃掉了雪块

雪人进化为雪人王

岁月盗走了我们的青春

我再没有什么可以给予的

除了在沃野中做一片突兀的白雪花

——《白雪花》

梅一的诗歌总给人一种紧迫感,逼迫感,上一句诗句逼问下一句,下一句又逼迫再下一句。几乎来不及思考,来不及思索,一气呵成,诗歌结束了,问题问完了,一首诗也写完了。直到最后一个字,作者才明白自己再追问什么。她没有让每一句诗歌成为诗歌自己,独立,含蓄,自我。因此,梅一的诗歌追求一首歌的整体性、独特性。梅一似乎很享受用一首首诗歌逼迫自己,她把每一个汉字打磨成文,成诗,成为一种尖锐的利器,督促自己向前不停歇。快乐是诗歌,悲伤是诗歌,生活是诗歌。但梅一的诗歌里没有答案,只有追问。

诗歌没有真相,诗歌不需要真相。

狠角色,对自己狠,对文字狠。决绝,单纯,极致,把自己逼到墙角,而后,与诗歌交往,与三千汉字为伍。至少在意念里让自己成为陈子昂。梅一的诗歌也没有性别,没有标签,那些熟悉的字句在她的诗集里有着淳淳的原创味,外力很猛烈,借助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雨雪风霜,借助于外力向内心渗透。表面看起来她的字句和性情不是那种温柔的类型,也不假装自己是清高的女诗人,正是因为这样,她的诗歌才可以反复读。她对大自然有一种单纯的爱,或许她的某些难以言表的东西吻合着自然现象,看似无意,实际上这是一个好诗人最恰当的定位,站位。

这个世界有点吵,但愿有一处是诗意盎然的地方,可以静坐,独处。天空也需要闭一会眼睛休息一下。

2022-06-08 张廷珍 ——读梅一诗集《醒着的天空》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13187.html 1 3 请把云朵还给天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