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傅天一 通讯员 郑言
本报讯 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招商举措,激发招商活力,实现招商项目量质齐升。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签约工业项目、新开工工业项目同比分别增长219.4%、169.6%;新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1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成功签约金浦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实现百亿元企业“零”的突破。
优化管理聚合力。坚持统筹推进,建立重大项目联审评审工作机制,制定招商引资项目决策办法,重点项目由市投资促进中心组织研判,重大项目提交市级层面决策,统筹推进招商项目。实行集体作战,市投资促进中心定期会同市直相关单位协助各县区和开发区研讨项目、洽谈客商,集中各方力量推动项目早签约、早落地。共享招商信息,组织各县区、开发区招商部门相互观摩新开工新竣工项目,交流主导产业、招商方向及招商经验,构建内部竞争有序、外部竞争有力、产业错位发展的工作格局。
锻造队伍强能力。建强三支队伍,将以往各单位各部门零散的招商人员“整编”为三支招商队伍,组建102支由县处级干部、业务骨干组成的县干招商组,从各载体单位园区、招商一线抽调140名具有招商经验的人员组建专业招商队伍,通过比选和点调方式组建“双百双招”先锋团,选派100名优秀干部赴沪苏浙等长三角地区开展“双招双引”工作。目前,全市招商队伍已突破500人。提升专业水平,举办全市“双招双引”培训班、云上税务知识辅导班等,采取专题讲解、分组讨论、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等形式,从招商实操层面讲授招商引资方法论、主导产业布局、政策法规等,推动招商队伍专职化、专业化。实行“赛马”机制,制定县干招商组及专业招商队伍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周报告、月调度、季通报、年度考核”全过程评价体系,实施奖惩激励、末位淘汰制,激发招商人员抓项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季度,全市累计外出访商1106家次,邀请客商来淮682批次,备案有效招商信息454条。
丰富形式提效力。开展线上招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探索更加有效高效的“云招商”“云签约”方式,变“面对面”为“线连线”“屏对屏”,通过视频、邮件等方式加强与客商的联系沟通,实时掌握在谈项目动态,提高在线洽谈项目的成功率。强化驻外招商,优化市政府驻外联络处职责,发挥前哨作用,积极借助驻在地商会、协会、工商联等资源优势,统筹做好驻在地及周边招商引资工作。发挥以商招商,围绕“五群十链”布局,充分利用在淮投资企业家供应链上下游客商等人脉信息资源,大力推动以客商引客商、以企业引企业、以产业串产业,形成合作互信、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产业互动的以商招商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