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6日

第A10版:

县教育局让教师“八有”使其心无旁骛扎根三尺讲台

关爱教职工从“细处”做起

■ 记者 王晨 特约记者 彭先进

通讯员 鲍思雨

本报讯 濉溪县教育局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做好教职工身心健康关心关爱工作,激励广大教职工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心无旁骛扎根三尺讲台。

开展文体活动,让教师“有健康”。县教育局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先后举办“中国梦 劳动美”职工摄影比赛、“悦读校园——职工大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乒乓球、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比赛,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文化素质。每学期开设工作压力排解等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为教师学习、了解心理压力及应对方法提供资源。2021年争取2万元项目资金,打造1家省级女职工“阳光家园”,开展有益于女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实行弹性上下班,让教师“有时间”。在当前“双减”政策和课后延时服务实施背景下,各校在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基础上,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帮助教师灵活调配工作休息时间。教师子女幼小、看管不便的,在校内专设场所,集中看护,并开展特色活动,让幼儿健康成长,让教师安心、放心、专心工作。

规范进校园事项,让教师“有精力”。各校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建立清单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从严控制进校项目;严格规范抽调借用教师事宜,尤其严控借用中小学教师数量及时限;借力钉钉平台为教师减少程序化工作任务,切实减轻教师填表报表工作负担;推送线上专家讲座,助力教师学习教研,内化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整合及应用有关平台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便捷共享,为教师教育教学丰富资源支撑。

聚焦专业引领,让教师“有成长”。各校推动课题研修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研究“双减”后教育教学新常态。教师培训坚持需求导向,做好规划,优化混合式培训组织方式,缓解工学矛盾。引领教师专注教育教学,借力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1年,全县教师获得市级三等奖以上获奖52人,省级一等奖6人,国家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

完善多元评价机制,让教师“有动力”。完善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把教师在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作业管理”、开展课后服务等方面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的重要评价依据,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更加关注教学、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通过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为教师搭建公平良性的教育教学竞争平台,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及工作内驱力。

设置专属休息场所,让教师“有空间”。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了午间休息室、休闲阅读吧等,通过流动书屋、文化沙龙等空间建设,帮助教师消除疲劳、补给能量,保障教师有效休息。整合教师“活动点”,设置健身运动室,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教师健身活动。做优教师“舒心吧”,开设心理驿站等,通过谈心交心,缓解教师焦虑和不安情绪。完善爱心母婴室设施设备,为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教职员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护理场所。

保障生活需求,让教师“有温暖”。部分校结合实际,延长学校餐饮供应时间,在学校设置银行资助取款机等,为教师提供相关生活便捷服务。关注乡村教师待遇,对全县公办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在编在岗的教职工实行100至1000元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多形式解决教师住宿问题,2016年至今,全县共建设456套周转房。对困难教职工群体,及时送上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关心青年教职工婚姻,先后组织多起交友联谊会,为青年教师搭建跨单位、跨行业的交流平台,拓展交友范围,一大批适婚年轻教职工找到了心仪伴侣,促进了教师队伍稳定。

开展宣传推介,让教师“有荣誉”。县教育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激励全县教育系统自觉以模范人物为榜样、以先进事迹为示范,热爱劳动、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奋勇争先。2021年,1人获“濉溪县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组织1支劳模扶贫团队开展“跟着劳模去扶贫”活动,参与骨干教师十余人。2021年,在《淮北日报》和濉溪教育局微信公众号等各级媒体,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十余篇。去年以来,十多名教师获评“淮北好人”“濉溪好人”,4人入选第二届濉溪县文明家庭,营造出积极参与、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2022-05-26 王晨 彭先进 县教育局让教师“八有”使其心无旁骛扎根三尺讲台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108540.html 1 3 关爱教职工从“细处”做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