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8日

第A07版:

染艺似天成 缬帛留古韵

——记90后染缬技艺传承人牛宝琦

■ 记者 张旭

冬日寒风中的濉溪石板老街,往来游客较平日里稀少。即便有衣着厚实的三两游人走马观花,也是步履匆匆,然而几乎每个途经一家小店的人都会忍不住放慢脚步——染缬四季工作室,即便招牌上的“缬”字许多人不认识,也不妨碍好奇的目光探看店内的陈设。一名身着亲手染制靛蓝古装的小姑娘,盈盈笑对每个进店参观的人,将染缬这门古老的技艺娓娓道来,仿佛自仕女图中款款走出的人物,让人忍不住赞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个姑娘名叫牛宝琦,是濉溪石板老街土生土长的90后,醉心于染缬这项古老文化技艺之美,她带着自己的梦想开办了一家小小的工作室,扎根于这条石板老街。

这间工作室并不大,砖石铺地,木梁为顶,略显质朴和古典的格调中,却展示了各种新潮的现代元素。小到发卡、胸针、钥匙扣等文创饰品,大到毛衣、卫衣、风衣等服装,图案新奇,设计独到,以蓝白为主色调,融古典与现代为一体,更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所有大大小小制品,都出自店主牛宝琦之手,而在一年多之前,她还是一名学校的老师。

“染缬的技艺是我们家的传统吧,从小我就对祖辈的这门手艺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正是出于这份纯粹的热爱,牛宝琦在学校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毅然决定重拾自己的那份爱好,于是她说服了家人,辞去教师的工作,在充满儿时记忆的石板老街开起了这家小小的“染缬四季工作室”。

染缬,这个现代人有些陌生的称呼,最早却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几乎贯穿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古代丝绸印染工艺的总称。“染缬泛指手工印染,方法五花八门、流派众多,但最著名的工艺有绞缬、蜡缬、夹缬和灰缬,俗称‘四缬’,是中国古代纺织技艺的杰出代表。”祖上染缬技艺传承到牛宝琦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如今的牛宝琦对于染缬的各种技法了如指掌。她告诉记者,以蜡缬为例,早期的蜡缬工艺,因为在操作中需要使用蜂蜡,故名蜡缬。操作时,首先用熔化的蜂蜡在织物表面绘出花纹,或者事先在织物表面绘好图样,再用蜂蜡填描。待蜂蜡冷却凝固后,将织物浸入染缸。由于蜂蜡的阻隔,织物表面被蜡覆盖的区域接触不到染料,因而仍然保持织物原来的本色,染色结束后,取出织物,加热去除蜂蜡,就显出了织物本色的花纹。“像我这样各种染缬技法都会的,整个淮北甚至皖北地区可能都别无分号啦。”牛宝琦略带俏皮的声音中洋溢着自信。

除了牢牢掌握家传的手艺之外,自从决定从事这门古老的行业之后,牛宝琦还潜心钻研各种不同流派的印染方式,远赴杭州、成都等地考察学习,同时融入自己对染缬工艺的理解。在她的工作室里,染缬的蓝白色,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的人们,只是用这门技法来染布制衣,但是现在可以用来制作文创产品,做手提包,做首饰、衣服鞋子等等,也更容易为大家接受。”牛宝琦介绍道。

一幅染缬作品的制作,要经过构思、绘草图、设计染制方法、捆绑、上色、晾干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现代工业社会,当机器轰鸣全功率开启时,短时间内就可生产大批量工业产品,满足人们生活所需,而在牛宝琦的小小工作室里,她的一件作品就可能耗时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在人人步履匆匆的快节奏社会,沉浸在这方传统技艺的天地里,年轻的姑娘却安之若素、不疾不徐。

素手染百布,蓝白印巧思。促使这个90后小姑娘终日与这门古老技艺为伍的,除了坚守初心的热爱,还有一份传承的责任。去年十月,牛宝琦带着精心准备的作品奔赴合肥参加安徽省第十一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一举斩获“徽工奖”金奖。这次参赛的经历,让牛宝琦高兴之余,也感觉身上多了一些沉甸甸的担子。“和我一同参加比赛的,很多都是叔叔爷爷辈的选手,像我一样的同龄人很少。”牛宝琦笑靥中夹杂一丝无奈,“现在从事这一行的年轻人非常少,甚至了解染缬这门技艺的都不多,我的朋友同学甚至都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所以我觉得,作为年青一代,我有责任把这门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它、喜爱它。”

如今牛宝琦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在小小的工作室里摆放了两张长桌,亲自教授那些感兴趣的顾客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染缬技艺的魅力。“现在很多人都在追寻个性的东西,但机器印染的布花色、纹路都相同,普遍而生硬,而通过传统染缬技艺印染的布,每一块都独一无二,也更好地迎合了现在人们的个性化审美。”牛宝琦对染缬技艺的未来充满期待,“这两年国家对非遗传统技艺也非常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也对染缬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希望以后在创新方面做更多的尝试,让这门传统的工艺与现代时尚更好地结合,融入更多人的生活,更好地传承下去。”

(牛宝琦供图)

2022-01-28 张旭 ——记90后染缬技艺传承人牛宝琦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99911.html 1 3 染艺似天成 缬帛留古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