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

第A04版:

锚定“工业强市” 聚焦“五群十链” 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转型发展

——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红玉

■ 记者 韩惠

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未来五年要建设产业根基更强的实力淮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五群十链”现代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日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红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经信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好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打好稳增长、提质效、增后劲、优服务“组合拳”,奋力推动“五群十链”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创新淮北、实力淮北、美丽淮北、幸福淮北、效能淮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前瞻提出了建设“五群十链”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那么,我们工业经济都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呢?

张红玉:前三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坚定“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盯住“五群十链”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以保促稳,以稳求进,工业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增长。

工业运行总体平稳。围绕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度目标,分类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稳住运行基本盘。1至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9.5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居第10位。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盘活“僵尸企业”土地4971.4亩,完成全年任务的84%。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建立开工、入库、竣工、投产等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改项目19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个,75个项目达到年度投资序时进度,59个项目竣工投产。技改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3.6%、15.1%,分居全省第4和第7位。确定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集中签约央企、民企项目18个,签约资金134.6亿元。

“五群十链”加速形成。坚持顶格战法,突出“双招双引”,以链促群、链群双育。初步拟定“五群十链”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企业、项目名单,编制了15个专项提升工作方案,筹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制定了企业家沙龙“1+10”总体安排,成功承办首届企业家沙龙。自5月以来,各群长、副群长、链长、副链长深入本产业链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座谈17次,举办企业家沙龙6次,成立重点产业行业协会2个。各县干招商组外出开展产业链招商、市内接待考察客商累计1800余次。“五群”“十链”产业累计产值分别增长11.8%和17.6%,其中“五群”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64.7%,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7.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稳固提升。发展民营经济工作考核居全省第5位,跃升6个位次,受到省通报表扬。1至9月份,民营经济税收同比增长20.7%、占总税收比重为74%,进出口额同比增长94.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6.6%。快速出台贯彻省委民营经济“25条”意见的实施细则,成功举办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家创意创新创业创造热情。我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做法总结——《聚焦“三种角色”,激发创新创造热情》获得省民营办全省转发。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研发新品、精品能力水平。12项产品被认定为新产品,3项产品被评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市企业技术中心10家。新通过企业上云评定35家;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8家,总数达82家。已获批省级智能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8家。

企业帮扶有力有效。落实“即报即审即兑”奖补程序,第一批为企业申报市级称号类支持项目141个、奖补资金2249.4万元。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积极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行动。截至9月末,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60.9亿元,较年初增幅为15.85%,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为61%。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1.9亿元,较年初增长23%。积极向人社部门推介企业用工需求,签订用工合同2000余人。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展销会、博览会,宣传推介淮北特色产品。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实现全部“清零”。

记者:过去五年,我市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理念,保持转型发展定力,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平稳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张红玉:五年风雨兼程,五年砥砺前行,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持续奋斗,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规模实力、创新能力、发展活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这五年,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在去产能、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市紧盯目标不放松,强化措施不懈怠,“十三五”期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均增长2.3%。五年来,新增规模企业339家、私营企业30813户、个体工商户89886户。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企业效益。五年间关闭矿井9对,产能退出1109万吨。三年出清“僵尸企业”162家,盘活土地10855亩。规上企业利润总额从2015年底的41.1亿元,提升到2020年底的125.3亿元。

这五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制造业企业大量退库及企业竞争力整体下滑的背景下,我市对接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精准谋划传统产业改造升级。2020年非煤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8.7%和51.5%。近五年,我市重点支持新型煤化工、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等“四基一高”产业发展,引进了润岳科技、建业科技和英科医疗等一批优质企业。战新产业产值增速从2015年的6.5%,提升到30.7%,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的22.5%,上拉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速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从2015年的2.7%,提升到13.4%,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4.6%,上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9个百分点。

这五年,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依托骨干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招大引强,拉长做强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价值链攀升,加快由粗放投资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平山电厂一期二期、英科医疗一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50万吨焦炉气综合利用、口子年产2万吨大曲酒等项目加快推进,五年共实施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811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速约15.12%。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根基不断稳固,呈现出“56789”的特征。现有私营企业35636户、个体工商户172680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家。

这五年,发展层次不断提高。开展质量品牌升级行动,五年新增省级技术中心41家,新产品43个、“安徽工业精品”22个。引导企业由生产型向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两端延伸,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增加到6家、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5家。完善“网路”基础设施,建成5G基站1337个,实现全面商用。实施两化融合专项行动,上云企业135家,8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标准评定,获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6个。鼓励企业开发智能终端、软硬一体化等新产品,18种产品、5个体验中心分获省级信息消费创新产品和体验中心。

这五年,发展内涵不断提升。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行动,推进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绿色节能改造,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平山电厂二期1×135万千瓦新型燃煤机组煤耗251克/千瓦时,树立世界绿色标杆。引导企业加强节水管理和技术进步,13家企业成为省级节水型企业,淮北砼友乐环保装置入选国家2019年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目录。培育再生资源骨干企业,年均利用煤矸石、瓦斯、余热余压等发电节约标煤180万吨。59家企业(技术、产品、项目、公司)入选省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推介目录。

这五年,经信风采不断彰显。坚持党对经信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企业娘家”职责定位,提出了“工业强市、以企为本、精准服务、担当有为”的工作理念,谋划出台了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等政策举措,在中央和省、市内主流媒体刊发了经信工作宣传稿件1000多篇,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实干笃行,只争朝夕,为企业发展干成了一批急事、难事、要事,经信系统在全社会的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记者:站在市第九次党代会这个新的起点上,未来五年我市工业经济确定了哪些目标?重点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张红玉:未来五年,全市经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发展机遇,按照重点突破、分步培育、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采取“双招双引”、产业基础再造、扶优扶强等措施,率先发力打造千亿级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中趋升。重点从七个方面持续发力:

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将“五群十链”作为振兴工业的“四梁八柱”,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线,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进而主导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整个产业链条提质增效。实施“链式技改”“零增地”技改,用政策引导煤电、纺织、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上下游企业集体技改,加强产业链耦合和配套协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催使传统产业焕发新动能。前瞻布局,抢占先机,引领资源集聚,培育先进材料、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设计、云服务等未来产业。

聚焦创新驱动引领。把创新摆在工业强市建设的突出位置,深入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制造,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和“双创”服务平台建设,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引领工业创新发展。

聚焦优质企业培育。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指导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通过释放产能、开拓市场、升级产品、深化战略合作等途径,形成一批能够发挥支撑作用的产业链“链主”、产业集群“群主”企业。引导优质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培育一批核心业务突出、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国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构建全面覆盖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畅通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渠道。

聚焦品质品牌提升。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品牌战略,培育国家、省内知名品牌,做精产品、做大企业、做强集群。鼓励同类型企业加强合作,推动资本、技术、人才共享优化组合。指导陶铝及铝基、煤化工等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行业标准。对技术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经济效益好的产品要重点主打,全面提升“淮北制造”“淮北智造”大品牌。

聚焦低碳环保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坚持生态与产业和谐发展,推进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四位一体”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加快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聚焦数字经济赋能。加快5G应用步伐,出台淮北市5G场景应用实施方案,重点推进淮矿煤矿井下工作面、口子东山产业园厂内物料转运应用示范试点建设。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及若干支持政策,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贯标推广,推动“淮企上云”提质扩面,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个性化定制、总集成总承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

聚焦精准服务企业。围绕“五群十链”产业,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推进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企业家在淮创业如鱼得水、如沐春风。支持并指导企业组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加大绩效考核和奖励力度,充分激发其在“双招双引”中的无限潜力。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出清“僵尸企业”,全面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出台规上制造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方案,依法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市场化配置,实现亩均效益最大化。全面贯彻落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政策,加大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持续开展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动态保持无分歧账款“清零”。

2021-11-24 韩惠 ——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红玉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93985.html 1 3 锚定“工业强市” 聚焦“五群十链” 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转型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