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晨 通讯员 刘聪
本报讯 濉溪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落地落实为突破口,聚力助推濉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共召开6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会议期间共提出369条建议。代表议案建议较上一届在数量和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质量方面,议案的语言文字表达进一步规范化,议案建议覆盖面更为广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动力更强,产生的推动作用更大。其中,城乡医疗改革、城乡公交一体化、铝基新材料三个议案的提出和办理,推动濉溪发展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经济是发展的命脉和动力。为了更好地实施“工业强县”主战略,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百善镇、濉溪镇代表团联合提出《关于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动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议案》,建议加大对园区企业特别是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全县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县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批准设立具有独立编制的濉溪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创新引领、招商带动,突出高端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不断延伸和丰富铝基产业链条。至10月上旬,基地已建成涉铝企业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2021年续建和新建项目共54个,协议总投资218.06亿元,年加工铝材70万吨以上,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铝基产业对全县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多年来,濉溪县城乡客运车辆都是个体营运,因价格高、矛盾多、管理难度大饱受群众诟病。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孙浩等代表提出《关于城乡道路公交一体化的议案》,建议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1月,县政府积极对接参与经营的农班线路214台车辆,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依法终止其经营权,引导农村客运班线经营者全面退出客运市场。同时,县政府签约恒瑞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集中采购200辆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开启了濉溪客运“一元公交”的新时代。2018年8月以来,陆续开通808濉溪至柳孜线、818蒙村线及濉溪—韩村小李家—临涣文昌宫红色旅游专线,全县各镇和行政村所在地公交通行率达到了100%,极大便利了城乡居民出行。
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群众生活的重要民生问题。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针对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闫兴利等濉溪镇代表团10位代表提出《关于推进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提升镇村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被作为重点议案办理。县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意见,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同时积极开展“濉溪名医”评选活动,建立“名医工作室”,打造一批技术精良、医德高尚的名医名科,带动提升县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议案的办理奠定了县医疗改革的基础,直接推进了濉溪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程。目前,全县已建立覆盖城乡、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就医负担极大减轻,“家门口看病”的期盼也基本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