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7日

第A03版:

凝心聚力推进更高质量转型发展 全面开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

(2021年9月23日)

张 永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淮北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淮北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初心担使命,砥砺前行再出发,扎实推进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努力奋斗。

一、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淮北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围绕推进“四转一享”发展要求,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顺利完成市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强化理论武装,“两个维护”坚定坚决。落实“四个第一”学习对标制度,坚持党内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与时俱进丰富完善发展目标和思路举措,以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践成果,彰显伟大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今日淮北,忠诚看齐、永跟党走,已成为最坚定的政治自觉。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创新统领发展全局、促进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新产业,获批2个省级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陶铝新材料创新领跑成果获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以产业、绿色、创新促进转型的特色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先后在淮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越四个百亿元台阶和千亿关口,2020年达到1119.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140亿元。今日淮北,创新赋能、转型崛起,已成为最鲜明的发展主题。

五年来,我们突出协调联动,城乡融合加速推进。统筹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形成100公里大外环,打通14条城区断头路,建成城市规划展示馆和历史档案馆。新城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居全省第5、皖北第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夏粮生产“十八连丰”,特色小镇各具魅力,美丽乡村扩点成面,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428元、15218元,比2010年翻一番多。今日淮北,城乡协同、融合发展,已成为最显著的比较优势。

五年来,我们加快绿色发展,生态美城形象彰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十三五”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全面完成。扎实推进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实施雨污分流,有效整治黑臭水体,大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在全省率先推行环境专项监督长制。探索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推进朔西湖采煤沉陷区、泉山采石宕口等治理修复,先后获评中华环境优秀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今日淮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转型发展。完成重点改革任务585项,顺利实施市县(区)党政机构改革,房企破产和解、七步造林法等改革实践成为全国典型案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0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全省第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全省第1。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推动政策对接、区块链接、产业承接,主动融入徐州都市圈,规划建设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双招双引”成效明显,五年累计开工项目1087个、完成投资857.3亿元。创新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和人才储备金制度,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28个、产业领军人才131名,人才洼地效应初步显现。今日淮北,开明开放、大气包容,已成为最突出的精神标识。

五年来,我们推动共建共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选址新建淮北理工学院、市一中新校区、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改造老旧小区127个、棚户区住房14.6万套,教育、医疗、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全国第3、全省第1成绩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并再次通过审核确认。坚持党管武装,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两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快建设法治淮北、平安淮北,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基本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10万余户群众领到房产证。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推行“一杯茶调解法”,“微治理”释放“大效能”,列入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今日淮北,安居乐业、幸福祥和,已成为最优美的民生画卷。

五年来,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职能作用,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群团组织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抓好巡视、审计、督查等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擦亮基层党建淮北品牌。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今日淮北,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已成为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五年来,我们集中力量谋大势、抓大事,办实事、解难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相继实现了文明创城梦、高铁开通梦、跨湖发展梦、淮水北调梦、煤化工振兴梦、棚改安居梦。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城市形象实现了由黑灰煤城向生态美城的历史性转变。

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极不平凡,这是淮北负重前行、克难攻坚,城市转型实现重大跨越的五年;是创新赋能、活力迸发,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是内外兼修、特色彰显,城市品位实现重大提升的五年;是决胜小康、为民惠民,民生福祉实现重大进步的五年;是守正创新、从严从实,党的建设实现重大成效的五年。

五年来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引航,离不开省委坚强领导,离不开历届市委班子和离退休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中共淮北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淮北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五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淮北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个根本立场,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全市人民共创美好生活的生动局面。必须始终坚持转型发展这个根本出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打破资源依赖的发展惯性和思维定式,聚焦“五群十链”,深化“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坚定走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个根本动力,增强开放意识、系统观念,创新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善于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和平台思维谋事干事成事,在创新创造中构筑发展新优势。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这个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善作善成,赓续红色血脉,发扬优良作风,勇争一流,敢打必胜,团结凝聚全市力量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让勤劳创新的淮北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二、乘势而上开创未来,奋力谱写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省加快推动新阶段皖北全面振兴、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一极四区”,淮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我市发展优势不断凸显,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的新未来,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也要看到,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实力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才规模不大,创新资源不足,发展动能不够强劲;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能力本领不足,缺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信心决心;有的作风不够严实,缺乏真抓实干和一抓到底的定力耐力;个别党员干部自我要求不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心决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不断把淮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更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着力打造“一地两区一城”,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淮北、实力淮北、美丽淮北、幸福淮北、效能淮北,全面开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建设发展活力更足的创新淮北。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创业平台提档升级,主要创新指标争先进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部分改革试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建设产业根基更强的实力淮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五群十链”现代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双招双引”水平全面提升,经济总量争先进位、人均水平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建设生态底色更靓的美丽淮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建设生活品质更高的幸福淮北。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让全市人民过上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建设社会治理更优的效能淮北。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平安淮北建设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充分激发、工作作风更加务实高效,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加快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五群十链”作为振兴工业的“四梁八柱”,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培育一批“群主”“链长”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产业升级“个十百千”工程,“五群十链”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深化“三重一创”建设,完善梯次推进格局,狠抓重大项目攻坚,推动全产业链集聚,壮大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做强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等十条产业链。提升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质效,培育1-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保持战新产业高位增长、领跑全省强劲态势。到2025年,全市战新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编制重点领域产业链升级方案,突出抓好工业互联网赋能,加快煤炭、纺织、食品、建材等优势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深化市企合作,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把牢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集聚更多优质资源要素,推动服务业总量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集聚,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家,服务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大力培育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争创国家级文化旅游、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落实《淮北市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扶持政策》,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加大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培育等方面支持力度。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建设种业强市。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一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濉溪县建设农产品加工强县,到2025年全市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个以上。

四、增强发展动能活力,构筑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改革开放新高地

坚持思想发动、改革促动、创新驱动、开放联动,为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坚定不移解放思想。坚持跳出淮北看淮北,自觉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念中找指针,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定位,在与沪苏浙先进地区对标发展中找目标,敢于跟强者比、向先进学,全方位比学赶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沪苏浙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打通思想上的“中梗阻”、观念上的“无形墙”、行动上的“恐高症”、工作上的“慢性病”,努力闯出一条以思想解放引领跨越赶超的新路子。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各项改革部署,统筹抓好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深化财税金融、国资国企、开发园区等重点改革。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迭代升级。高标准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涉企服务资源,创新服务企业品牌项目,实施审批流程再造,打造“全方位”“一站式”企业服务综合体。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沙龙等亲商活动,落实服务承诺制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等制度,让企业家在淮创业如鱼得水、如沐春风。做强做优民营经济,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落实省“二十五条”、市“三十条”,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民营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上市挂牌。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打造和培养一支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成投用市科创中心,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计划,加强与上海交大等大院大所合作,支持陶铝新材料研究院、中科(淮北)产业技术研究院做优做强,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应用的主体,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引进一批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完善“政产学研用金”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应用研发到产业化发展快车道。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坚持激励创新、宽容失败、尽职免责,健全科技成果、科研人才评价机制,让全市上下处处涌动创新创造热潮,使创新成为引领淮北发展的强劲引擎。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与中部地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等协同互动,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加速推进淮-宿-蚌和淮-阜城际铁路、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徐和萧徐快速通道、浍河航道整治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谋划实施城市轻轨、通用机场、淮北-商丘(永城北)城际铁路、淮北-观音机场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提升对外通达水平,打造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区域性综合交通体系。依托青龙山铁路“无水港”开通更多海铁联运班列,依托淮北海关谋划建设综合保税物流中心,高标准打造安徽自贸区淮北联动创新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高起点谋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办好铝产业发展论坛等一批专业化高端论坛。推动食品工业博览会、石榴文化节、葡萄文化节等节会提质增效,创新方式模式,联动线上线下,让更多展品变商品、采购商变贸易商、展商变投资商。

五、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加强政策对接、区块链接、产业承接,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动能,奋力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中走在前列。

深化淮徐战略合作。加快融入徐州都市圈,深入落实淮徐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入总部经济、研发机构,围绕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联合组建特色产业联盟,增强产业配套协作能力,放大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打造苏皖毗邻地区强劲增长极。对标“青吴嘉”示范区,坚持“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建设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着力打造产城融合新片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创新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

提升“双招双引”实效。强化产业链招商,把握沪苏浙产业转移趋势,积极承接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产业,主动寻求与关联产业、重点企业、资本市场、高层次人才的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推进专业化招商,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商会协会、产业基金等平台作用,推动招商引资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发展“星期天工程师”“云端工程师”等人才共享模式,引进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技能人才。推进人才公寓、青年公寓建设,全方位解决好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提升人才综合服务水平,厚植“淮才必遇”“淮才优遇”沃土,打造人才强市。

加快园区改革创新。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大力实施“标准地”改革,加快出清“僵尸”企业、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全面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效能。引导各开发园区优化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培育特色更加鲜明的主导产业,支持淮北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濉溪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建立健全要素投入共担、财税利益共享机制,创新合作模式,高水平建设濉溪-海门、相山-长兴、杜集-广陵、烈山-丹徒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加快光明集团、国轩高科等重大合作项目建设。

六、加强区域协同联动,高水平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重点在进城农民权益保障、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科学编制实施《淮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功能布局。坚持以人为核心,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东部新城、高铁西站片区、南部次中心、双堆集中心镇、凤凰新城等新城新区建设,推动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能级,为创建无差别城乡打牢基础。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高互联互通和便捷高效水平。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推动水、电、路、气、公共交通、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向矿区、镇村延伸覆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改造老旧小区、厂区、街区及城中村,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内涝治理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科学论证、加快建设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厂,确保全市人民与皖北人民一道在“十四五”末喝上“好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立足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精而美的特色乡村经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土地征收等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与“三变”改革,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抓好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吸引各类“能人”返乡创业。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农村现代文明水平,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七、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建设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一步扮靓美丽淮北生态底色。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制定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巩固深化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成果,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发展“含绿量”、生态“含金量”。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整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提升土壤污染分类防治实效。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环境专项监督长制,抓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先行区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加强生态修复保护。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合理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治理政策,加快采石宕口、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不断提升“中心湖带”品质,让更多城市“疮口”变为生态“窗口”,打造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公园城市”,让淮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特色风貌更加彰显。

八、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不断提升淮北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城市文明跃上新高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擦亮“好人淮北”名片,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目标迈进。

推动文化惠民满足新期待。统筹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新建音乐厅、大剧院、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场馆,推动现有场馆提档升级,完善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丰富市民“文化菜单”,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市县融媒体中心。落实体育强国纲要,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构建15分钟“健身圈”,打造体育强市。

推动文化产业构筑新优势。实施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淮北红色旅游、山水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临涣古镇、黄里景区等创建国家A级景区,提升南山景区、四季榴园、龙脊山等乡村旅游项目品质,把柳孜运河遗址景区打造成皖北旅游精品景区和弘扬我国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开发一批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工业遗址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引进培育一批文旅龙头企业,链接更广区域文旅资源,建设区域性、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倾力打造民生福祉更加厚实的幸福城

坚持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加快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调高”“扩中”“提低”政策,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多措并举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建立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成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体系,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支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支持淮北技师学院设置为高等职业学校,打造区域性技能人才高地。大力支持淮北师范大学、淮北理工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化健康淮北建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启用市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新院区。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巩固拓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加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加快适老化环境改造。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大力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巩固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深入落实“1+9+N”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全方位防控重大风险。推进法治淮北建设,争创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北,持续开展“守护平安”行动,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机制化,建设过硬政法队伍,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群众安宁。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深做实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完成集体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难安置”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建设。

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提供坚强保证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在感情上更加认同、思想上更加紧随、政治上更加忠诚、行动上更加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确保淮北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打造过硬队伍。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好干部标准,聚焦中心、服务发展,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育、选、管、用”。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把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艰苦复杂地区、改革开放前沿、吃劲负重岗位,经风雨、长才干,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保护机制,增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强化越不好干、越要干好的责任心。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倡导把工作留给自己、把成长交给组织,配强业务骨干,用好各类干部,激励干部心无旁骛干事业、奋勇争先创佳绩。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颐养身心、发挥余热创造良好条件。

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大抓基层,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扎实推进“三抓一增强”工程,完善街道、社区“大党(工)委制”工作模式,不断提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统筹抓好机关、国企、学校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一抓双促”工程,制定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具体举措,推行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125”工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村示范”工程,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推进正风肃纪。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带头讲真话、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深化警示教育,反对好人主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好中央及省委巡视整改工作,开展新一轮政治巡察,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谈话,强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推动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等贯通协同。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严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推进更高质量转型发展,全面开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汇聚起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化“请你来协商”平台建设,发挥有事多商量、好商量、会商量的政治优势,在协商中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等工作,最大限度汇聚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局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同志们,淮北是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更是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奋斗舞台。回望过往,我们在艰苦奋斗中创造了辉煌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不负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淮北新篇章!

2021-09-27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89208.html 1 3 凝心聚力推进更高质量转型发展 全面开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