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傅天一
在濉溪柳孜运河遗址,前来参观的游人站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处,遥想当年的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观。这,是淮北市第一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
在相山区合众小学,淮北花鼓戏的传承人张淑华每周都会到此为孩子们教授淮北花鼓戏。这,是淮北唯一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小李家红色博物馆,人们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淮北,千年古城,丰饶厚土中的文化基因犹如种子的力量,结出累累硕果,放出耀眼光芒。
发掘历史文化
淮北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早在公元前21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由商丘东迁于此。此后,本地即为相,山即名为相山。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留下了“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的记载。与此同时,“二十四孝”之蔡顺“拾葚供母”、孔子七十二弟子闵子骞“鞭打芦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一方土地孕育一种文化。近年来,淮北市依托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通过精心保护文化遗存,修复古民居、古街道,给淮北的历史文化名人安“家”,让淮北独特的文化资源升华为一种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强大力量,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深度滋养城市文明。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入选其中,淮北自此有了第一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淮北日报》围绕这张珍贵“名片”先后推出近百篇有关该题材的宣传报道,深入挖掘运河的历史文化,并结合发展规划,紧跟项目进展进行实时报道。运河申遗成功后,淮北市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以柳孜运河遗址为核心,编制了《中国隋唐大运河柳孜运河遗址景区旅游规划》,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目前已经争取国家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并通过招商引资解决旅游景区建设所需经费。按照《规划》,淮北市将重点建设柳孜运河遗址公园景区,包括核心区绿化景观工程和薰衣草庄园等项目、建设中国隋唐大运河柳孜运河遗址公园、实施柳孜运河古镇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古镇风情街建设及规划中的其他景点项目也将启动,最终建成皖北一流、全国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6年,隋唐运河古镇“五凤三阁”对外正式开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涣古城墙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将实施保护环境整治和修缮展示工程;石山孜遗址保护规划省文物局评审通过后已报国家文物局待审。
深厚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与利用,传承历史文化是一种责任和时代呼唤。淮北市正用历史文化独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助推淮北的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打造地域文化
一座城市是否有魅力,主要在于其是否有文化特色;一座城市是否有发展后劲,主要在于其是否有长久积淀的文化底蕴。文化兴,则城市兴。若说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硬件、形体,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软件、灵魂。淮北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上先后涌现出颛孙子张、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和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等,现存临涣古城墙、汉画像石、隋唐古运河柳孜遗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众多历史遗迹。这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我们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是推进淮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必须深入挖掘、有效保护和利用。
2017年,位于韩村镇淮海村的小李家红色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同时还举办了风筝节、文艺下乡、商品展销等系列文化旅游商贸活动。淮海村小李家庄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所在地。1980年,“小李家”成为安徽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为安徽省红色旅游线路、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李家红色博物馆落成,矗立总前委雕塑的红色主题文化广场建成,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进一步完善,作战处旧址、机要处旧址、首长小伙房旧址、首长住处旧址、思源井、防空洞遗址等完成原貌恢复,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初见雏形。结合当地历史人文及特色民俗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深入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增添了新活力。
2017年4月,素有“苹果之乡”美誉的烈山区和村花团锦簇,人流如织,首届“花海果香·美丽烈山全域旅游季”七彩和村游暨“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在这里如期举行。主题活动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该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有效载体。竞相开放的梨花、桃花、油菜花与蓝天白云、田园树林相互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榴园村,中国第一座石榴文化博物馆坐落在青山榴园之中。博物馆主展馆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现代汉韵建筑风格,整体庄重典雅,馆内设有“青史留名,榴之源”“榴珠芬芳,榴之学”“榴光溢彩,榴之益”“榴花似火,榴之愿”“榴香雅韵,榴之韵”等五大展区,同时设有5D影厅,采用声光电、多媒体、置景、实物陈列等多样化的展示手法,向游客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石榴起源与传播、石榴文化、品种科学分类系统、资源利用价值和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
实施文化惠民
文化,润物细无声。淮北市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过程中,一直与文化惠民相结合,持之以恒地抓好文化民生工程。《淮北日报》紧紧围绕图书馆联盟、文化馆联盟、博物馆联盟等活动的开展,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让更多市民朋友知晓、了解并主动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中来。
淮北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与文化惠民相结合。每年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我们的节日”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百余场,放映公益电影3400余场次、送戏300余场次,送图书45600册。4个省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建设验收。圆满完成年度民生工程任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得到进一步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亮点频现。积极组织参加安徽省第十一届艺术节取得丰硕成果。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淮北市继续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则保持原所有开放内容前提下,提升展示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宣传教育功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的淮北,文化自信根基深厚,文化力量润物无声,文化发展步履铿锵,踏着高质量转型崛起的时代节拍,我市的文化事业正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努力创造辉煌业绩,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