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邹晨光
肩负职责使命
助力转型崛起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多年来,《淮北日报》充分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积极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密切党和人民的联系,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
翻看一期期的《淮北日报》,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无论是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会议或领导同志的重要活动,还是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通过的决议、决定以及人事任免,都能在报纸显著位置得到充分报道或刊登。
盛世逢盛会,丹心颂党恩。 为做好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庆宣传工作,《淮北日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制定宣传方案,开展系列报道,开设重大栏目,从不同角度反映全市各地、各单位深入推动城市转型崛起的生动实践。
好风凭借力,对全市一些重要会议和重大节会上,淮北日报社始终坚持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精心组织策划市“两会”和市委全会等重要会议及食品工业博览会、段园葡萄采摘节、石榴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围绕创新驱动和招商带动认真梳理全市经济工作亮点,展示淮北开放发展的良好形象,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此外,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精准扶贫、棚户区改造、环保督察等工作,多角度、多形式报道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典型人物,为此,《淮北日报》先后策划推出了《招商特刊》《棚改特刊》《金融特刊》 《创城梦圆》《高铁来了》等特刊,为淮北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推介淮北,宣传淮北,要有更大格局、大视野,《淮北日报》顺应媒体发展趋势,着力撬动外宣新平台。由本报记者传送的新闻作品频繁登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安徽日报》等中央、省主要新闻媒体及新华网、人民网等各网站,为城市转型崛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先后同日照、温州、亳州、芜湖、宁波等城市开展“城市之间”互动采访活动,进一步拉近城市之间的距离。
除此之外,全市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发布的注销公告、减资公告、清算公告、变更公告、股权转让公告、债权转让公告、拍卖公告、招聘启事、寻人启事等各类启事公告甚至遗失声明等,《淮北日报》都成为市内唯一指定发布的新闻媒体。
“选择《淮北日报》发布这些信息,一方面体现了报纸的党性,这是办党报和办好党报的根本;另一方面体现了党报的公信力,这是党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淮北日报》编辑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一段时间,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淡化党报的党性,淡化党报的“喉舌意识”,弱化党报的指导作用。其实,这恰恰是忽略了党报的自身优势。党报的党性特征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报纸的根本点,正是因为党报的这个特性,使《淮北日报》在我市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它作为向社会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把它作为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
“无论是对市级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还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淮北日报》无不体现出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等特点,成为我们基层干部每天了解淮北的重要窗口。”广大基层干部们说道。
树立精品意识
提高党报质量
作为市委机关报,如何增强可读性、赢得读者和市场?《淮北日报》从精选好头条、制作好标题、开设好栏目、策划“好点子”入手,使党报的声音更具权威性、更有影响力。
提高党报质量,增强可读性,首先要增强服务观念,树立精品意识,选择好的头条。淮北日报社要求采编人员用参评好新闻的标准来抓头条,从头条的计划、选题、选材到立意、构思、写作、命题直至装饰美化,环环相扣,精益求精。采编部室在做报道计划的同时,做头条计划,记者采访时优先采写头条,编辑在处理来稿时精选、精编头条,部室主任和值班编辑共同修改头条,采编联席会、编前会和总编辑安排版面时首先研究落实各版头条,社长、总编辑深入基层时带头采写头条。同时,《淮北日报》讲究标题制作的“切入点”“出发点”和“着眼点”,避免华而不实,真正做到用好的标题吸引读者。
《淮北日报》开设的“时评”“特写”“视线”“创建话吧”“评新而论”等专栏,篇幅短小精悍,内容言之有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深受广大读者好评,而且有力地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表达了群众的心愿和呼声。
对党报来说,要提高办报质量、增强可读性,同样需要策划“好点子”。近年来,《淮北日报》先后推出了“新春走基层”、“践行四力”基层行、“三夏纪行”、“数字五年”“文明追梦”“聚焦淮北好人现象”“聚焦乡镇看发展”等系列报道,注重打造重点栏目,培育新闻品牌,利用“走转改”,让记者向“外”走得更深更远,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新开辟“记者蹲点日记”“暖新闻”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笔尖记录社会现象、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继续办好“走转改”系列栏目,为市民奉献了接地气、带温度的新闻大餐,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市领导和社会各界读者的好评。“文明追梦”系列报道荣获安徽新闻奖特别奖。
《淮北日报》坚持党报的党性,自觉、主动地引导舆论、动员群众、助力发展,树立了党报无可争议的权威性,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
逐梦文明城市
营造浓厚氛围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能够体现一座城市的品牌价值。
22年来,淮北人民文明逐梦的热情不退,勇往直前的劲头不减,志在必得的决心不变,在逐梦文明城市的道路上,《淮北日报》和全市人民一样,都在为赢得文明城市桂冠凝聚强大动力。
为做好创城宣传工作,《淮北日报》严格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评细则设置栏目、刊发稿件,使创建宣传重点突出,氛围更浓。在做好创城动态报道的同时,每周还定期推出创城专刊,使创建宣传力度更大,内容更加丰富。为响应淮北市创城百日攻坚,《淮北日报》专门开设栏目“百日冲刺决战攻坚奋力争夺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文明礼让斑马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管在行动”,对全市上下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报道,尤其加大了创建处罚曝光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创城工作的进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建期间,《淮北日报》还加大了对“中国好人”等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报道力度,大力倡导无私奉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和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营造了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淮北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报纸及时刊发消息稿件,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策划特刊专刊,在全市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此外,《淮北日报》围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宣传,开设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栏目,在报纸上不遗余力地宣传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