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8日

第B88版:

全面推行林长制 守护绿水青山

——我市林长制改革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围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重点,建设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市林长制改革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统筹谋划,林长制运行高效

一是高位推动抓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改革,市委书记、市长及其他市级、县级林长带头落实改革主体责任,实地调研督导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五绿”任务落实情况,2020年累计督查85人次。市林长办建立提示单、记录单、督办单“三单”,对督查中发现问题分门别类交付部门办理,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跟进督办,全年共解决52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部门联动聚合力。印发《淮北市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20年淮北市林长制改革工作要点》,对全年工作进行落实。在全省较早将林长制改革纳入对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重点考核林长履责情况、优化林业发展环境落实情况,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林业部门唱“独角戏”的状况。各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立足自身职责,在项目支持、资金投入、督促检查等方面尽职尽责,形成加快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延伸链条明责任。针对村级林长管辖林地面积大、古树名木管护难度高等问题,在夯实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基础上,将护林组织体系进一步延伸到“神经末梢”,在全省率先设立“第五级林长”,优先从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责任心强的人担任山场绿化管护段长、古树园园长、古树名木保护树长,实现网格化管理无死角。目前,全市共设立五级林长1413人,实现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网络的全覆盖。

坚持依法治理,护绿管理更严格

一是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积极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对全市4个自然保护地进行勘界,编制《淮北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积极推进湿地展览馆建设,组织策划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安徽湿地日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湿地保护意识。二是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落实古树保护一树一策方案,一树一责任人,对显通寺、邹楼银杏和五沟镇袁店村国槐等古树名木进行病虫害防治和复壮管护,全市2412株古树名木(含古树后备资源)均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加快实施智慧林业。在智慧林业一期工程“相山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投资800万元实施二期项目“东部山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初步实现全市山场监控的全覆盖。四是切实做好林业灾害防控。各级林长分片督查,护林员分标段巡查,严格考核管理,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全市没有发生较大火灾,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61‰。五是切实做到依法治绿。严格执行《淮北市绿化条例》,联合多部门认真落实职责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资源保护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去年妥善处置禁食野生动物5387只,全年共破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0件,林业刑事案件9件,查处率达到100%。

坚持分类施策,增绿空间更广阔

一是擦亮石质山绿化品牌。在石质山七步造林法基础上,突出抓好“经营、修复、提质、封育”八字诀。抓经营,2020年完成山场森林多目标经营绿化覆盖面积4000亩绿化美化、彩化任务,今年石质山绿化多目标经营工程已经完成招标工作。抓修复,市财政投入1300万元实施大山头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对近3万多平方米宕口进行生态修复。烈山区财政投入2.2亿元,实施大泉山生态治理项目。杜集区生态修复治理区域100余亩,栽植苗木2万余株。抓提质,对现有林木资源加大抚育管护力度,大力营造混交林,优先发展乡土树种,对石榴等经果林进行低产林提质改造,快速提高森林的质量和效益。抓封育,实行封育结合,从源头综合施策,山场全面禁牧、禁葬。2020年完成森林抚育1133公顷,退化林修复66.7公顷。二是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坚持化害为利,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地,打造绿金湖、碳谷湖、南湖及圆梦岛等众多湖泊湿地、滨湖公园。三是实施“林木双进”工程。政府提供苗木,充分利用“四旁”空闲地,实行一村一品绿化,大力营造庭院林、小果园等,濉溪县颜道口村商庙庄等104个村绿化各具特色,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坚持深化改革,活绿动能更充盈

一是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发展。探索建立市级造林奖补制度,在省财政对造林主体进行补助基础上,市财政对造林主体三年每亩补助1700元。完成2015-2019年财政投入造林绩效评价。开展市级公益林生态补偿,对8万亩市级公益林给予每亩10元生态补偿经费。开展以绿引资,引进投资7亿元宁丰木业、1000亩无絮杨育苗基地等项目。通过以奖代补,政府投入资金引导,促进社会资本投入林业,我市社会造林占到新增造林面积的80%以上。二是推进林权流转。贯彻《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实现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全覆盖。

坚持多种经营,用绿成效更显著

一是全域化布局特色产业。继续执行《淮北市扶持石榴产业发展办法》等惠民政策,按照全域布局、集中打造、连片开发的理念,重点打造石榴、葡萄、苹果、灵枣产业带,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特色经果林16.1万亩,果农人均年收入达1.3万元。在林长制改革示范区项目带动下,补植补造石榴示范园2000亩,葡萄标准示范园6500亩。二是品牌化引领市场营销。与中国林科院加强合作,成功培育“塔山石榴”“段园葡萄”“黄里笆斗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黄营灵枣”“和村苹果”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知名度迅速扩大。延长产业链,开发果汁、果酒、果醋等深加工产品,提升产业价值链。三是多样化经营做活业态。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相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稳步推进,烈山国家石榴公园已建设四季榴园景区提升工程、烈山石榴产业试验站等20个项目。融资20亿元建设石榴特色小镇、南山景区、龙脊山景区、廻龙山景区等,举办石榴文化旅游节、段园葡萄采摘节、黄里杏花节、七彩和村梨花节等活动,年迎接国内外游客33万余人次。

坚持项目引领,创森成果更巩固

一是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印发《关于下达2020年至2022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的通知》《淮北市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聚焦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示范先行区项目建设,全市实施示范项目29个,先行区建设示范项目7个,2020年全市完成营造林8.0166万亩,占省下达7.1万亩任务的112.91%。二是先行区建设亮点突出。全力支持烈山区先行区建设,持续开展石质山造林生态恢复及七种类型石质山场森林生态网络多目标经营技术研究,探索建设“封、育、活、用”山场绿化经营管理机制。按照“500米见绿地、1000米见游园、2000米见公园”的标准,建设“公园城市”先行区。烈山区融资4.83亿元,建设生态停车场、森林防火道、森林旅游、石榴小镇、美丽乡村等项目。三是“四旁四边”绿化得到提升。2020年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工作高标准完成,共实施公路绿化31公里,河流绿化25.1公里,城镇周边绿化306亩,景区周边绿化109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9个。今年“四旁四边四创”任务序时推进,目前全市已经完成造林8100亩。四是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建立相山自然教育学校等12处市、县(区)生态科普基地,开展安徽湿地日、创森绘画比赛、野生动植物科普等系列活动。新建“共青林”“党员林”等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8处,全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06万人,植树380万株,尽责率96%以上。今年在绿金湖开展市级领导义务植树和市直部门义务植树活动,县区相继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和纪念林基地建设,掀起义务植树热潮。《煤城变美城 山水绕全城》《淮北全面林长制 绿水青山入画来》等经验做法被多家中央媒体宣传报道,山东聊城、滨州和江苏东台等地先后来淮北考察学习。

2021-06-28 ——我市林长制改革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81633.html 1 3 全面推行林长制 守护绿水青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