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勇于创新,才是希望的热土;敢于变革,才有光明的未来;拥有梦想,才有腾飞的希望!
自1960年建市以来,无数淮北儿女在淮北这片创业的热土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谱写了一首振奋人心的“乌金赞歌”。进入新时代,淮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推动更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了“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转身。
作为中共淮北市委机关报,《淮北日报》几代报人初心不改,始终不忘自己担负的责任——准确响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耐心倾听读者和市民的呼声,在党和政府与市民群众之间架起真诚沟通的桥梁。特别是在淮北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淮北日报》是见证者、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积极引导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汇聚起千千万万股正能量,推动着城市一天天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 记者 詹岩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集聚新的发展动能
建市以来,煤炭经济长期唱主角。无数淮北儿女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累计生产原煤10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一首振奋人心的“乌金赞歌”。
2018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其中,淮北市“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被列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典型。
作为正在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我市突出创新驱动、招商带动两大发展引擎,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双创”平台。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层次“低转高”、管理模式“粗转精”、企业规模“小转大”。淮北矿业成功上市,淮海实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做大做强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成为工信部确立的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跻身2019中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平山电厂二期新型高效发电机组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在第30届国际电力大会上获“年度全球洁净煤领导者奖”。引进培育相邦陶铝新材料、完美生物等一批“世界第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企业。加快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积极打造“双创”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步伐,与沪苏浙等7个城市率先成立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成功举办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项目对接会……
如今的淮北正逐步摆脱煤炭资源的路径依赖,按下发展“快进键”,推上发展“创新档”,增长动力从单一煤电到形成多极支撑,走出了一条发展转轨、产业转型、城市转向、动力转换的转型崛起之路。
坚持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品质之城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解决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采煤沉陷区生态遭到破坏的难题,我市一方面加大“城市双修”力度,另一方面不断推动城乡发展转轨,为转型崛起提供坚实载体。
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我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市区至全域、地上至地下,规划全覆盖,且全域空间统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多规合一。
着眼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我市引进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知名商业综合体,同步推进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高铁新区、凤凰新城等新城新区建设,新建淮北一中东校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满足民需,老城新城新区多点发力、竞相发展。
淮北至京沪高铁联络线、市区至煤化工基地快速通道、创新大道等建成通车,实现高铁梦。青龙山铁路物流中心投入使用,浍河航道通江达海。淮北海关通关运行。
淮-宿-蚌、淮-宿-阜铁路开工,将多方向打通对外通道,显著提升淮北区位优势。
城乡一体化公交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村村通公交,偏远乡村农民只花一元钱,公交可进城。
对内对外交通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处京沪之间三小时黄金节点、东联西引、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凸显。
规划体现民意,治理更是彰显民本。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4321”融资担保金融服务入选全国经验案例。
不断提升新型智慧城市效能,2018荣获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优秀奖。
坚持绿色发展
生态家园显魅力
对于淮北市而言,绿色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
近年来,我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勇于面对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欠账,坚持不懈“增绿”“护蓝”,重构“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做活“山”文章,全民行动绿染相城。为了让荒山秃岭绿起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探索出一条发展现代林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协调、相同步的新路子。独创“七步造林法”,为20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相山公园获批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四季榴园4A、南山3A级等一批风景区,相继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做精“水”文章,增添城市山水灵韵。我市注重还水于自然,积极推进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实施河湖联通工程,加快黑臭水体治理,建设城市水生态屏障,形成湖河相通、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城市环境。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改造工作,在城市中心形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坚持不懈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投资12亿元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治理黑臭水体。
“半城山色,半城水韵。”碳谷湖、绿金湖、南湖、朔西湖等湖泊湿地连点成线、串景成廊,使得淮北依山拥湖的空间格局豁然开朗,“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特色城市风貌日益彰显。
坚持改革开放
全面激活发展动力引擎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积极践行开放发展理念,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我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去降补、放管服、财税金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信用建设等改革,金融服务等多项改革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代理服务中心,1550项权力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建成全省首家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淮北海关正式通关运行,产品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外贸增幅综合考评位次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加快融入长三角步伐,与沪苏浙等省市的七座城市率先成立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协同创新,一大批来自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淮北市。我市被列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范围,成为规划建设的“淮海经济区”重要城市;与苏鲁豫皖四省十市共同签署《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坚持共建共享
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生活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共享理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让转型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近年来,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民生工程连续十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淮北从文明创城梦到开通高铁梦,从拥湖发展梦到淮水北调梦,从煤化工振兴梦到群众安居梦……六个美好梦想变成现实。特别是22年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终以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成绩跻身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创新推行“一组一会”党建引领下的乡村善治之路,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淮北版。一一破解过去房地产领域因规划管理不规范、手续不健全导致的“难办证”以及部分项目工程烂尾等历史遗留问题。
持续改造老旧小区,三年改造棚户区14万多套,40多万名群众蜗居变安居。
连续十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市,“皖北最稳定的城市、全省最稳定的城市之一”局面持续巩固。近5年我市吸纳市外人口4万余人,成为全省三个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
……
展望未来路,淮北正努力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做样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勇争先,不负韶华描绘新时代转型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