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淮北日报》与这座城市已相知相伴走过50年。
50年里,她虽先后经历多次更名,形式一变再变,版数也增增减减,但几代淮北日报人初心不改,始终不敢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准确响亮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耐心倾听读者和市民的呼声,在党和政府与市民群众之间架起真诚沟通的桥梁。
50年里,她永葆岁月永远抹不去的底色,坚持“公众视野,民生情怀”这一办报理念,了解社情民意、心系百姓疾苦、关注生活热点、聚焦大众话题……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增强社会公信力。
50年很长,又很短。不知不觉中,时间列车驶入了2021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年,《淮北日报》迎来了她50岁的生日。
翻看微微泛黄的一沓沓报纸,相城的每一天、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或新鲜,或重大,或惊奇,历历在目。
■ 记者 王陈陈
■ 本版图片由摄影部提供
守初心 担使命
“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鞭辟入里。
2015年,烈山区宋疃镇和村果农种植的苹果喜获丰收,全村千余户果农共计收获苹果1100万公斤。然而,由于受到经济下滑等各种因素影响,苹果市场行情不景气,滞销严重。2016年3月7日,一位果农发来的微博求助信引起记者关注。经过与当地政府及果农沟通,在多部门的支持下,市内设立六处苹果销售点进行集中促销。与此同时,《淮北日报》策划推出一组跟踪报道:《果农:媒体为我们搭建平台 我们也要让媒体放心》《城管队员助力爱心苹果销售》《一座“好人之城”的爱心奇迹》等近20篇。一时间,“爱心苹果大促销”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两天的时间,果农仅在市区就卖出了11万斤苹果,解决了燃眉之急。
2019年10月,相山区渠沟镇村民张家华向《淮北日报》求助。张家华一家五口,妻子患有尿毒症,在政府的帮扶下顺利脱贫。2019年,夫妻俩买来3800只鸡苗和200只鹅苗进行散养。眼看鸡和鹅可以出笼了,销售却成了难题。接到求助后,《淮北日报》头条刊发了《养殖户2500余只鸡鹅愁销路》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短短半个小时,张家华养的鸡鹅被订购一空。张家华的眼里充盈着喜悦的泪水。
房亚夫妻俩是杜集区矿山集人,平时靠打工生活。2018年11月6日,房亚因子宫囊肿切除手术引发急性左心衰,第二次手术取出了一对只有29周的双胞胎姐妹。通过精心护理,孩子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面对前期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夫妻俩陷入困境。在了解情况后,《淮北日报》集中推出了《“巴掌姐妹”期待你的爱心》系列报道。社会各界积极奉献爱心,共捐款53912元,帮助一家人渡过难关。
只有深入基层,感受才会最真。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心声,也是《淮北日报》特别关注的民生所需。作为淮北日报记者、编辑,他们自带温暖和温度,将希望和期待、承诺和信心种植到土壤里,坚守初心,担当使命。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功能之一,是新闻记者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淮北日报人始终把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结合起来,切实办好“曝光台”“以案说法”等监督专栏,以严肃的态度曝光、揭露社会不良现象,抨击时弊,抑恶扬善,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2021年3月18日《淮北日报》刊登的《违法出售“娃娃鱼” 罚!》,赢得广大读者的交口称赞。“娃娃鱼”,学名大鲵,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交易销售。但是生活中却有极少数商户为了一己私利违法交易。接到举报后,市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行动,现场查获3条活体大鲵,依法对商户进行处罚。
2020年5月26日,《淮北日报》报道的相山区东山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利用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对辖区经营户销售的卤菜熟食进行抽检,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维护了“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环境保护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筹推进项目进度,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淮北日报》全程跟踪报道,并于2020年12月1日刊发了题为《东湖存量垃圾治理整改完毕 极大地改善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报道,向全市人民汇报整改落实到位,交出了一篇满意的监督答卷。
自2018年9月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把解决一批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常抓不懈。2020年5月12日,《淮北加快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 》报道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中针对“老问题”给出了“新答案”,圆了众多百姓的不动产权证办证梦。
从吃饱穿暖住好,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回望一张张报纸与淮北这座城市共同走过的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串联着淮北的每一分每一秒。
携民意而来 为百姓发声
在全媒体时代的新形势下,《淮北日报》加强基层采访选题策划,深入开展新闻工作者“走转改”活动,多反映百姓心声、采写一线的报道,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群众心声,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舆论监督成为党和政府领导、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特别是开辟的“读者来信”栏目,已经成为了百姓评事说理的窗口,及时客观传递民声民情民意,真正推动问题解决,为群众办实事。
2020年11月5日,烈山镇榴园村村民,因为视力一级残疾,前些年一直享受国家低保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可低保在2019年被审核掉了,前一段时间家人取钱时发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也被取消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2020年11月11日,淮海翰府小区物业将地面停车位入口全部用石墩拦了起来,并规定住户的车辆必须停在地下车库,且车位要交租金。小区居民纷纷质疑,地面有停车位为啥不让居民免费停车?
2021年2月22日,家住相山区北山巷的居民反映,在北山巷与环山路交叉路口附近,有一处深基坑,四周没有安装护栏,也没有警示标志,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残疾老人的低保为何被取消?》《小区地面不让停车 只能租用地下车位?》《路边基坑无防护 加装护栏保安全》等一篇篇报道的刊登,百姓关心的一个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这种被百姓所需,让淮北日报人的内心更加坚定,未来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一言一语为民生,一步一履总关情。作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忠实记录者,《淮北日报》创刊50年来,始终站在历史变革的潮头,见证着淮北这座城市的点滴成长。特别是2020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220万百姓并肩携手、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坚守在防控一线,他们的事迹在文字的演绎下,生动地跃然于一张张报纸上,营造了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50年,一个稚童,步入了不惑中年,成熟稳重;50年,一个城市,完成了发展蜕变,化茧成蝶。而同样,50年,《淮北日报》进入了“奔跑”阶段,未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