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旭
全媒体助力销售和村滞销苹果
和村苹果是烈山区宋疃镇和村的特产,那里是1万余亩优质无公害红富士苹果基地。2006年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已成为当地的“名片式”农产品,年产量2.5万吨,是当地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2015年风调雨顺,苹果大丰收,全村1000余户果农收获了1100万公斤苹果。然而丰产不丰收,那些本该大卖特卖的苹果竟成了果农们的梦魇,百万斤苹果没有销路。和村的苹果因为口感甜脆,畅销省内外。然而,当年受制于经济下行影响又加上苹果大丰收,全国范围内苹果的销售行情都处于低迷状态。2014年时,一斤品相一般的苹果都能卖到3到4块钱,品相好的苹果更是能卖到五六块钱一斤。然而,到了2015年底苹果1块5一斤都无人问津。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村民们奔波于全国各地,希望能打开水果市场,还有村民把苹果挂到了网上销售,然而都没能彻底缓解全村苹果滞销的局面。随着气温升高,苹果烂的速度加快。眼看着苹果一个个烂掉,和村的果农们欲哭无泪。
2016年3月7日,淮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的一条《烈山区宋疃镇和村:百万斤苹果滞销》的消息在微博上走红,短短几小时阅读量便突破了2万。3月9日晚,《淮北和村百万斤苹果滞销,果农欲哭无泪!你能帮帮他们吗?》从淮北网微信公众号上发出后,再次在网上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希望伸出援手帮助果农。3月10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人民网、财经网以及本地网络大V也在微博上发文声援和村果农。从网络到报纸再到电视,一时间,关于和村苹果滞销的消息在全国铺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此事。而与此同时,淮北日报社动员全社力量,开始筹划了一场“爱心促销”的社会行动。从城管到交通、从市区到区县、从线上到线下,《淮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促销苹果活动。仅仅三天时间,一场引发全社会参与的“爱心苹果大促销”活动便从想法走向现实。全市专门为和村果农开辟了6处苹果促销点,把滞销的苹果引进繁华城区。2天时间,200余户果农在相城卖出了11万斤苹果。两天的促销活动结束,然而来自全国各地求购的电话依然络绎不绝。果农们不再为滞销的苹果发愁,因为和村苹果的品牌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
帮助器官捐献者完成最后的心愿
2010年11月,淮北市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导致重度残疾的闫学林捐献器官的消息,曾让相城的冬天格外暖意融融。但是,闫学林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到天安门广场观看一次升国旗仪式。
2010年12月25日,淮北日报社举办首届读者节。上百名小记者走上街头,拿着《淮北晨刊》卖力地吆喝着,为闫学林圆梦进行募捐。那是一个寒天,气温降至零下五度。小记者用他们的热情与真诚,热心市民用他们的善良与爱心驱走了严寒,在那个冬天传递着别样的温暖与感动。
2011年3月24日上午,《淮北晨刊》记者部负责人与春风旅行社总经理徐华,专程驱车来到百善镇闫集村,详细了解闫学林的身体状况,以确定闫学林是否适应长途旅行。 在策划此行时,闫学林的身体曾一度让人担心,那时的北京,乍暖还寒,大家很怕闫学林承受不了。看到他精神状态良好,大家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来到屋里,徐华拿出行程表,向闫学林及其母亲详细介绍了此次北京之行的行程安排,不厌其烦地提醒母子外出旅行需携带的物品及注意事项。闻听闫学林的事迹后,徐华说他被感动了,因此他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帮助闫学林,让他感到社会大家庭没有把他遗忘。徐华表示将尽量解决闫学林的其他困难。徐华说,此次北京之行是根据闫学林的特殊情况专门量身打造的行程。他叮嘱闫学林,这几天一定不能太激动,要休息好,保持好身体状态,以保证北京之行能够顺利成行。“我20多年来没出过远门,第一次出去就是最向往的北京,心情太激动了。感谢社会上好心人对我的关心,感谢徐总对我的无私帮助。”得知自己马上要去北京,闫学林难掩自己激动的心情。
2011年3月29日,在记者的陪护下,闫学林如愿来到天安门广场,亲眼目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天安门、颐和园、故宫,各处胜景让闫学林兴奋不已:“北京,我来了……”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淮北晨刊》与闫学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专门为他制作了影集,涵盖近两年来关于他的影像。
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2017年8月4日,家住烈山区杨庄街道办事处黄桥村的朱志强刚刚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被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录取,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高昂的学费却给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朱志强以理科602分的高分被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录取,早在7月20日在网上查询到录取信息时,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多日悬着的心终于落下。高考的成功,离不开朱志强的努力,更离不开在外打工的母亲、身患白血病的父亲,以及年迈的爷爷奶奶的付出与支持。从小,朱志强就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在高考填报专业的时候,他选择了物联网工程专业。距离9月8日开学的日期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他一年6500元的学费还没有凑齐。朱志强的家人希望有爱心的人能伸出援手,帮助朱志强圆上大学的梦想。
8月7日,《淮北日报》11版刊登了《上大学,离梦想更近一步》的报道,讲述了朱志强的故事。稿件一经刊登,立即有热心市民张琪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希望给予朱志强资助,帮助他完成学业。
据张琪介绍,他本人在市人民医院工作,看到《淮北日报》的报道后,他和同事们被朱志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共同伸出援手帮帮他。张琪所在的医技第二党支部30名党员,共捐款4500元。8月15日,在党支部书记程训民的带领下,四名党员代表来到烈山区杨庄街道办事处黄桥村朱志强的家里,亲手把捐款交到他的手上。朱志强说:“感谢《淮北日报》对我的关注,也感谢市人民医院的叔叔阿姨帮我解决学费问题,让我和我的家庭渡过难关。今后,我会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毕业之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