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8日

第B60版:

“农”墨重彩绘新篇

——我市近年来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就向社会各界释放了一个信号: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补短板,强弱项,“三农”事业大有可为。

农业是淮北小康之基、发展之本、稳定之要。春潮涌动的淮北大地如今处处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的“魅力”之果正散发出独特的“芳香”,一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 记者 闫肃

产业支撑 打好特色优势牌

仓廪实则百业兴。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粮食和“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一直是淮北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全年粮食总产181.23万吨、增幅居全省第4位,单产491.75公斤,单产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十七连丰”。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0多万亩,濉溪县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加强大棚房专项整治,蔬菜产量稳定增长。

落实稳定生猪生产政策。推进养殖业“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新模式,畜牧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规模养殖比重达8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十三五”时期粮食和“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粮食总产站稳145万吨台阶;肉蛋奶总产18.92万吨,较2015年增长6.17%;蔬菜82.36万吨,较 2015 年增长9.5%。肉蛋奶、水果等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供应充裕,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十三五”时期,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8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5218元,增速由全省第14位升至第7位,5年提升7个位次。2020年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我市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深入推进濉溪县、相山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百善镇、渠沟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全市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5家。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入挖掘乡土特色,打造黄里杏花节、石榴文化和旅游节、柳孜大运河文化节等旅游品牌。2020年,淮北市烈山区榴园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举办第十一届石榴文化旅游节,烈山区榴园村等4个村获评“省级百家乡村旅游示范村”,濉溪县五铺农场、周末果蔬种植农场入选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榴园村、南山村、黄新庄村等被评为“省级特色旅游名村”。推出山水生态之旅、红色记忆之旅等12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接待人数185万人次,营业收入3.7亿元。

“乡村旅游+”模式,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带动销售和村苹果、段园葡萄、临涣酱包瓜等特色旅游商品。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余万元,其中,石榴文化和旅游节期间,通过农产品展销、直播带货销售地方扶贫农产品14万元。

环境整治 宜居乡村“各美其美”

淳朴静谧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巷道、宽阔洁净的运动场、赏心悦目的绿意……这是近几年淮北市美丽乡村建设所造的一幕幕新景。

“十三五”以来,淮北市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模式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不断向全域拓展,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人文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现。由“千村一面”变“一村一品”。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我市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完成户改厕85073户,竣工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97%,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全市18个镇政府驻地和82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先后八批从全市选择202个村作为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占规划保留中心村的83.5%,完成“十三五”任务的104.1%;先后两批确定16个镇开展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实现美丽乡镇建设全覆盖。

我市先后组织参加2017、2018、2019、2020年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6%。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村道整洁、庭院干净、百花争艳、阡陌纵横……处处宛若田园山水画般恬静美好。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变美了,农民精神面貌更佳了,我们守住了青山绿水,也留住了悠悠乡愁。

近年来,淮北市始终把传承保护优秀乡土文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发掘本地本村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突出“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让更多文化元素置入村庄规划建设之中,使村庄有灵魂,让景点有故事。

农民文化乐园、农村博物馆、村史馆、民俗馆、文化特色商业街、特色文化场所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也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

通过认定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2个、重点示范村18个,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创建任务。

深化改革 激活乡村新动力

改革创新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多年来,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

在全省率先完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荣获“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示范单位”“ 全省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优秀单位”等称号。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耕地流转面积79.07万亩、流转率达33.2%。

全市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76户、家庭农场5183户。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量化集体资产7.164亿元,参与“三变”股民人数146.624万人。

实施“百村示范”工程,全市316个涉农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6649.76万元,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到58个。烈山区榴园村获评“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杜集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盘活利用省级示范试点,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注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76个,新增省示范合作社8个、省示范家庭农场8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个。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放眼相城,勤劳的人们又撸起袖子耕地、育苗、建设,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这里定会实现农业更加发达、农村更加繁荣、农民更加富裕。

2021-06-28 闫肃 ——我市近年来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81551.html 1 3 “农”墨重彩绘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