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8日

第B38版: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记者 刘露 通讯员 赵雅倩

走进烈山区烈山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郁郁葱葱的树木、干净有序的街巷、可供娱乐的文化广场、带动群众增收的集体经济产业,农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尽情享受着政治经济双强镇发展带来的福利。

烈山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出发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时,因地制宜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烈山镇村级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旧貌换新颜美了“面子”,产业带动富了“里子”,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扮靓乡村“颜值”

谋篇布局、点线推进。为切实提高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烈山镇谋篇布局,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烈山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工作小组,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精准发力,召开村庄清洁行动动员大会,开展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乡村清洁行动,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微信群、宣传标语等方式,村“两委”干部共同发力,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着力营造“农村环境人人建,建好环境为人人”的浓厚氛围。

一是聚焦村容村貌,整治村庄公共环境。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全面彻底消除农村脏、乱、差。二是聚焦东外环主路,强力提升沿线形象。三是聚焦小街巷治理,确保硬化全面覆盖,让每条小街巷都能成为群众的“贴心街”“幸福巷”。四是聚焦乱搭乱建,全力拆除违章建筑,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村庄。五是聚焦农村改厕,建设好、管护好农村改厕工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改厕成效。六是聚焦村内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大力打造休闲文化广场,切实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每月一调度、一通报,各村上报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村庄一时清洁向常态化转变。加大正向激励,对村庄清洁行动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众满意的村按照烈山镇奖勤罚懒工作评比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积极,效果不明显的村(社区)进行通报。

党员先锋、攻坚聚力。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依托“一组一会‘党群微家’”阵地,定期讨论解决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把人居环境整治与党日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扬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营造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参与的和谐氛围。

做好践行者。积极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带头维护好环境卫生,捡拾公共区域内的果皮纸屑、塑料袋、烟头等垃圾杂物,自觉搞好门前“三包”,用实际行动影响村民,践行党员承诺,传递党员正能量。

做好宣传员。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劝导路人不要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树立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意识。

做好监督者。对乱倒垃圾、乱倒污水、乱堆乱放等不良行为进行劝阻、劝说,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

烈山镇土型社区组建“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者们拿锄头、扫把、铁锹等工具对道路两旁杂草、生活垃圾进行全方位清理,充分发挥老党员的独特优势和模范带头作用,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整合人大代表力量,每月初组织镇人大代表在辖区内村(社区)现场调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落后村(社区)立行立改,补齐短板。

镇人大在每村(社区)随机抽取一名镇人大代表,组成14人的调研组,分为东、西部两个小组,按照东部村(社区)人大代表查西部村(社区)、西部村(社区)人大代表查东部村(社区)的原则,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镇相关部门对镇人大代表进行培训,确保代表们对评分中各指标理解透彻,做到检查无死角全覆盖。代表们按照评比标准,实地查看各村(社区)农村垃圾治理、村庄绿化、污水处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户改厕、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清理等情况,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同时,通过镇人大代表走村入户的方式,拓宽了人大代表收集民情民意的渠道,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调查、监督职能,及时发现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

镇相关部门整理代表们的调查反馈情况,全面掌握了东、西部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情况,综合代表们的反馈情况对东、西部村(社区)进行排名,对落后的村(社区)进行督促、约谈,限期按照“五清一改”的要求进行整改,对先进的村(社区)要求持续巩固成果,保持了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不减、劲头不松、标准不降。

据统计,三年来,烈山镇先后发动5万余人次参与整治工作,动用各类机械5000多台次,清理各类垃圾30000多吨,硬化道路30000多平方米,沿路绿化1500多米,建设休闲广场5000多平方米、文化墙1200多平方米,建成无害化厕所1600座,改造污水池2000余户,14个村(居)全部设立保洁岗位,2个社区启动了美丽乡村共建行动,1个社区实施了垃圾分类。目前,烈山镇初步实现了由局部美丽乡村到整体美丽小镇的重大转变,在烈山区的三次考核评比中两次荣获第一,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大幅攀升,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的“颜值”与“气质”,夯实了振兴乡村的基础。

产业带动鼓起村民“钱袋子”

现如今,村庄干净了,道路变宽了,太阳能路灯晚上也亮了,更坚定了群众奋斗前行的致富心。就业是民生之本,产业是富民关键。烈山镇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依托各村特色优势资源,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有机结合,继续巩固现有的村集体项目成果,积极谋划新的发展路径,带动群众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高标准承办全省集体经济扶持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现场观摩点任务,新华社智库76期专题专班予以报道,辽宁省阜新市,安徽省亳州市、灵璧县、固镇、杜集区等地赴烈山镇进行了观摩学习。

坚持高位推进。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书记抓”“抓书记”的一项重要内容,印发《烈山镇抓党建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并列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年度党建重点领办项目,确保落实到位。在继续深入推进不规范合同清理工作的基础上,依托每月召开的镇党建工作例会和村支书大讲堂,邀请发展好的村的村支书现身说法,通过村支书讲、大家评、现场议,让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模式路径的村(社区)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坚持学习提升。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切实提高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指导发展水平。安排一位社区书记到浙江安吉县的社区挂职学习锻炼。组织村支书到亳州谯城、浙江安吉、山东寿光、六安金寨等地考察石磨面粉、特色民宿、蜜薯和板栗种植等,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召开烈山镇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外出考察座谈会,帮助大家碰撞思想、总结升华。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为村(社区)“两委”成员集中授课,为全镇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

坚持项目推动。烈山镇把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扶持放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突出位置来抓,镇党政班子年初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分别到14个村(社区)召开项目谋划建设推进会,结合各村实际谋划一批有市场、能实施、可持续的好项目,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及时调整不成熟的项目,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跟踪调度,研究解决项目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问题,确保已谋划项目落地见效。

坚持典型带动。烈山镇在积极探索5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形成了“多条腿走路、多路径拓展”的良好局面。一是产业带动型,深度挖掘塔山石榴、化家湖大樱桃、蒋疃板栗园、凤凰餐饮街、南庄泡椒基地和青谷蜜桃、紫薯基地以及四季榴园和龙脊山风景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二是资产经营型,青谷、蔡里社区以及洪庄村利用闲置老村部和卫生服务站等与农户、企业合作,充分盘活资产带来收入。三是物业租赁型,通过物业租赁方式促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榴园社区、华家湖社区等5个村居,依靠区位优势建设“高炮”,招租广告位,实现村集体增收。四是服务创收型,洪庄建设洪发菜市场、榴园社区依托村合作社成立绿化服务公司、南庄村成立劳务服务公司,通过收取管理服务费用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五是股份合作型,洪庄、新南、凤凰、华家湖等村(社区)以集体土地入股“零投入”建设便民服务商业街。

在全镇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16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020年1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有5个,全镇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83.55万元,切实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助力烈山镇经济政治“双强”镇目标的实现。

下一步,烈山镇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持续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居住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生态蝶变的效应,加速实现产业连片、资源连片,查漏补缺,优化设计,高点打造,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2021-06-28 刘露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81466.html 1 3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