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方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作为全市宣传思想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淮北日报》采编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四力”建设的要求,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了新闻队伍整体素质能力,采写了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精品力作,更好地履行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任务。
一线抓新闻
《淮北日报》把坚持开展“走转改”活动和增强“四力”紧密结合,要求新闻工作者做“泥腿子”记者,深入基层、群众和工作第一线,聆听基层干部、群众心声,了解其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并及时反映问题,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采写了一批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基层新闻。
有新闻发生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记者,有记者跑到的地方,就能挖掘到鲜活的新闻素材。2019年6月14日凌晨,濉溪县百善镇苇菠村境内省道202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人被困车辆驾驶室且被埋在石灰石子里,禁烧巡查的苇菠村委会主任郭保君和百善派出所辅警李跃强路过时发现,两人徒手扒开石灰石子,成功救出被困者。《淮北日报》记者连夜深入现场采访,次日外宣新闻就在新华网刊出。7月29日,省文明办发布2019年6月“安徽好人”榜单,郭保君、李跃强两人榜上有名。
立足地方实际,深入基层群众,《淮北日报》陆续推出一系列精品栏目,如“重点工程巡礼”专栏,记者深入现场,及时报道我市重点工程进展情况;“民生新征程”专栏,再现市委、市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办实事的一幅幅民生图景;“聚焦农村环境整治”,记录了淮北市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全过程。这些宣传报道通过系列主题策划,将与主题相关的不同侧面的内容,以动态消息、通讯、摄影等多种形式合理搭配在一起,形成一种宣传强势,大大增强了主旋律报道的可看性、生动性,受到业内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深挖寻真相
深入基层的同时,《淮北日报》新闻工作者着力增强眼力、脑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切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者肩负的职责使命。
《淮北日报》在开展走基层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的新闻敏感,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在深入濉溪县五沟镇采访时,镇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提供线索称,该镇白寺村老人勇救落水儿童。记者遂前往该村采访,因为时间间隔较久,老人已记不清具体救人日期。
这时,老人说自己有写日记的习惯,便到家中书柜翻找。记者跟随发现老人书柜里存放着几十本日记,细问之下,得知老人已经写了30多年的日记。记者如获至宝,除了采访救人事迹外,还深入采访了老人记载“农情日记”的前前后后,很快,一篇《宋允江和他的“农情日记”》登上了《淮北日报》头版,起到了很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数年前,一篇《安徽小伙车祸后倒地无人理打120自救》的帖子迅速成为网络关注的热点。网帖称,在淮北市段园镇,一名青年驾驶摩托车与一辆白色小轿车发生碰撞,青年被摔在路上奄奄一息,却无人报警。10多分钟后,青年艰难地掏出手机拨打120自救。该帖一经发出,立即引起大量评论、转发,网友们纷纷留言称“路人冷漠”“心寒”等。
由于事发淮北,作为地市党报的《淮北日报》没有偏听偏信,而是派出骨干记者进行深入调查。经过多方调查,采访当事人和目击者,记者最终还原了事实真相,及时发出了《记者采访证实消息不实 网传安徽小伙车祸后倒地无人理打120自救剧情反转》的权威报道。
原来,车祸发生后,有热心群众立即报警,车祸另一方司机也立即联系了120。所谓的打电话自救,是当时小伙子听到有人报警了,于是掏出手机拨打了自己家人的电话。经过采访当地派出所、医院,记者证实,报警电话是由现场市民拨打,同时,小轿车驾驶员也及时拨打了120求助,并垫付了2000元医药费。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初步诊断后,根据伤者伤情需要,立即将其送往徐州救治。
事实胜于雄辩。这篇采访扎实的报道一经刊出,很快被多方转载,平息了舆情。
妙笔著文章
脚力、眼力、脑力,最终都要体现在笔力上。《淮北日报》采编工作者不断增强笔下功夫,改文风、讲故事,贴近群众、问需于民,力求新闻作品充满精气神,达到力透纸背、直抵人心的效果。
改进文风、讲好故事。《淮北日报》扎实开展“四力”教育实践活动,先后开设了一批专题专栏,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普通劳动者中间,体察市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集中推出了一大批来自一线、有血有肉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淮北日报》分别在一版显著位置开设《记者走基层——矿山纪行》专栏,在综合新闻、社情民生、淮北矿山等地方新闻版面开设《来自乡镇一线的报道》《视线》《社区日记》《蹲点日记》等栏目。《淮北日报》的编辑和记者走进基层一线、拜人民群众为师、深入扎实采访,先后撰写了《芦岭,—590米》《矿山里那一抹炫丽风景——芦岭洗衣班的矿嫂们》等一系列优秀新闻稿件。
对此,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新闻阅评》,刊登了阅评员文章《矿山纪行 观察井上井下新变化》。阅评员认为,《淮北日报》记者进矿区、下深井,一身煤灰两腿泥,体验矿工艰辛;井下访矿工、问安全,井上看文化、识变化,分享矿工快乐,写出的稿件亲切、自然,有深情、有深度,散发着浓郁的矿山文化特色,图文并茂、耐读耐看,令人叫好。
针对重大选题、重大新闻事件,《淮北日报》编辑记者紧紧抓住时代脉动,从中挖掘提炼时代精神、现实深层问题和个性特质,再对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开掘,把新闻点放大、延伸,使之变成新闻线、新闻面,更好地展示了媒体形象。
2017年11月14日上午,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淮北市以全国第三、安徽第一的名次,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人民实现了期盼二十二年的创城梦。我市自1995年开始创建文明城市,七任市委书记、八任市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带领全市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地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砥砺前行,在连续四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之后,终于捧回这一殊荣。
《淮北日报》经过精心策划,推出了“淮北22年成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启示录”系列报道。该系列由《初心恒在者,得!》《上下同欲者,胜!》《内外兼修者,成!》《精耕细作者,进!》《为民惠民者,赢!》《梦想永续者,盛!》6篇文章组成,分别从为什么要开展文明创建、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回顾了淮北22年文明追梦的全过程,系统总结了煤炭资源型城市成功创城的典型经验。这组报道主题突出、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内容详实、特色鲜明,荣获2017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为《淮北日报》乃至全市新闻队伍争得又一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