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学兵
一幢幢农舍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座座温室大棚排列有序,一张张笑脸质朴幸福,一场场文体活动笑声不断……杜集区乡村沃野,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近年来,特别是2020年以来,杜集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提高政治站位、紧贴杜集区情农情,聚合力、强内力、增活力、引外力,在杜集广袤大地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先后试点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等工作,获评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省级以上示范30多家,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70%。
用心用情、汇聚合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进乡村振兴。抓整体推进。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围绕九个方面、36小项、154个具体条目提出了措施,描绘了乡村振兴“杜集版”实施路径。坚持全要素、全方位推进,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各级各部门倾斜财力、物力、人力,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以党建引领。做好“书记党建作业”,设立集体经济发展、网格化治理等8个项目,以党建项目创新引领乡村振兴推深做实。持续建强“领头雁”队伍,制定选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一系列文件,赴江苏句容等开展示范培训、观摩学习。切实建强战斗堡垒,各镇(街道)分别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党员占比稳步提升;创新党员“红黄蓝”量化积分管理,1686名党员干部定期上门联系服务群众,在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重战略落地。强化督查推进,建立区领导包抓推进机制,实行周调度、月调研、季督查。强力推动战略落地生根,制定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信息报送制度》,把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镇(街)、村(社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强农富农、夯实内力,持续提升“三农”工作质量水平。筑牢粮食安全,端稳“饭碗”。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20000亩单品种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优质优价、订单收购;粮食总产达到8.3万吨。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帮扶经营主体复工复产,2020年,生猪存栏、出栏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67.6%、101.4%,蔬菜、水产品产量稳步提升,为稳定防控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49家农产品生产企业首批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2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省追溯信息平台注册;12个农残快检室共完成样品检测1.3万个,检测合格率100%;拓宽增收渠道,富起“口袋”。切实提高脱贫质量,2020年,安排扶贫专项资金2278万元,实施9个产业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均用于稳定脱贫。全面做好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以传授知识“面对面”,专业设置“人对人”,开展5期高素质农民培训、15期创业培训、46期就业技能培训,全年转移就业农民工3万余人。唤醒“沉睡的农业资本”,让农民手中有“股份”、盈利拿“分红”,575户农户以230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领取分红226万元;强力整治环境,扮靓“家园”。充分调动村级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持续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攻坚突破行动,劳动美公益超市已建成12家,开展“美化家庭”评比活动28次;完成房前屋后绿化430亩、村域范围内宜林荒山荒地绿化415亩,路旁、水旁绿化10公里。聚焦重点难题问题,组织1888名党员干部开展逐户排查,4500户改厕任务全部完成;对登记造册废弃的无功能性住房进行拆除,进行复绿、重建等15000平方米。
先行先试、激发活力,将深化农村改革创新进行到底。引入用好金融活水。作为全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唯一试点县区,杜集区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作为“书记领办项目”,推进领航 “133”工程,设立500万元信用村风险补偿基金,形成“区委抓总、组织部牵头、各单位协同、银行跟进、群众广泛参与”工作格局。11个试点村全部获评“信用村”,7726家农户获评“信用户”,获得授信2.36亿元,用信636户6171.9万元。同时,让11名金融村官与村级后备干部“1+1”帮带,打造一支不撤走的金融村官队伍;创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三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一号工程”,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19-2022年)。扎实推进“三变”改革,40个村(居)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赋码登记,清查全部资产合计超过4亿元。12个村融合扶强扶优资金,以入股方式合建标准化厂房7座2.1万平方米,增加收入224万元。目前全区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村达到3个,50万元以上村达到12个,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消除;激活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在农村社区推行党建、信访等多网融合,组建网格866个,选优配齐三级网格员;在村划分网格责任区,村“两委”、网格点干部联系到组、到户。大力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专题活动48场;村规民约上墙192块,高岳街道双楼村村规民约入选全省村规民约目录。目前,杜集区55个村(社区)全部建成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有全国、省文明村镇12家,全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50余场,2.45万余名群众参与。
共享共赢、用好外力,切实走出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推进产业融合。坚持以工促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共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21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企业30家,带动农户6560户,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8亿元。持续用力推进“大田园”向“大游园”转变,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建设打造了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名村等8个,休闲农业收入大幅提升,既乐了游客,也富了百姓;引入人才回乡。在政策和待遇方面大幅度向回村人才倾斜,2020年吸引返乡创业296人,创办经济实体217个;为创业农民工推荐创业贷款189人,贷款金额2920万元。建设高质量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面向社会通过“三荐两试一审一察”方式公开招考村级后备干部153名,实行“2+1”结对帮带制度,破解后继乏人难题;插上电商翅膀。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二中心一站点”及4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全面建成运营,农村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1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2个,培育省级农村电商网销额超1000万元企业1个。全年举办农村电商活动促销会直播53场次,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4832万元,切实走出一条“互联网+三农”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