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晨
一座座高楼巍然耸立,一片片绿地蔚然成荫,一个个村庄串点成线……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濉溪,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近年来,濉溪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乡建设,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着重创造宜居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如今,一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家园正在濉河之畔悄然崛起。
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落后、安全隐患多……一提起原来的生活,此前居住在濉溪县新仓新村棚户区的居民直摇头。“这里是老居民区,房子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平房,一个大杂院里住了好几户人家。附近没有公共厕所,卫生环境较差,吃水更是老大难。”2016年,新仓新村被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工作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制定征迁、补偿、安置等各个环节的激励政策,并且通过阳光操作确保整个过程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拆得明白、拆得放心。如此贴心的关怀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
棚户区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濉溪县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政策机遇,稳步推进棚改重点项目。其中,东观御园、北环欣居、濉河新时代等五个“限房价竞地价”棚改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1.88万平方米,总投资13.7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8亿元。总投资26.297亿元的南部次中心起步区基础设施PPP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其中包括青沟公园、九年制学校、职业高中、县医院南区、县公安局、县委党校和示范高中等7个配套服务项目以及拆迁安置小区。四个安置小区全部建成后,将安置6332户20263人,可释放南部次中心及煤化工园区建设用地约5000亩。
为了给百姓打造更好的城市、创造更好的生活,濉溪县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批教育、文化、公共服务等城市配套项目,文体中心、老年大学、濉溪二中新校区等一大批地标项目加快建设。高标准推进国土空间等规划编制,规划体系日臻完善。发展空间全面拓展,形成老城区、南部次中心、双堆新城联动发展格局。实施县城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合理布局街头游园,释放城区空间,城市拥挤、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
打造天蓝水清景美的生态家园
城里,葱郁的绿色连绵不绝;城外,苍翠的苗木茁壮成长。在濉溪,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满眼皆绿色、处处是春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濉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和从实际出发,全力厚植绿色家底,精准实施绿化、美化和补短板工程,积极为百姓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态家园。县委、县政府高点定位、科学规划,依托现有水系、植被资源禀赋,着力构建大环境空间景观绿化格局。“十三五”期间,先后对石桥、凤栖湖等沉陷区进行搬迁改造,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建立生态村、生态乡镇等;对沱河河道进行改造、防洪、绿化;建立了柳孜运河遗址景区AAAAA级综合开发项目,对柳孜运河遗址进行保护,建立了柳孜运河遗址薰衣草庄园,建设薰衣草基地及其他园艺植物基地及附属设施;建设老濉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老濉河河道水体调活、生态净化。
濉溪县持续推进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每年新增及改造提升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先后建成濉河公园、龙池公园、老濉河节点景观绿化、乾隆湖公园等公园游园,建成城南、东关等城市出入口公园绿地,初步形成布局均衡、风貌各异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其中,乾隆湖项目于2017年开始,项目面积2550亩,2020年8月1日开园运营。经过治理的乾隆湖景区旧貌换新颜,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花园。
为了让城市各个角落充满“绿色”,濉溪县大兴“全民造绿”之风,尤其是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带头植树造林,掀起全民造林绿化高潮。各镇还结合林业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广泛征求基层干群意见,量身定制各具特色的村庄绿化方案。铁佛镇“村村通”道路栽上了高低搭配的银杏、刺槐等乡土树种;百善、铁佛沱河堤滩由林业大户实施堤滩造林绿化,改变了以往河道乱耕乱种、乱搭乱建、水土流失的现象;刘桥镇、四铺镇在村旁、路旁、塘边种植了红叶石楠、白蜡、国槐、栾树等绿化树木,村容村貌大变样。孙疃镇利用采煤沉陷区整治造地350余亩,开发了精养鱼塘和休闲景观带。
从城市到农村,高低起伏的青翠,错落有致的景观,绘就了一幅壮美的绿色画卷。全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奋斗“十四五”、奋进新时代,濉溪县将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按照“补短板、抓提升、强管理”总体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丰富城市元素、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