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相山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八届区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崛起,建设品质相山”总战略,咬定目标、矢志不渝,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产业品牌强、城市品位优、幸福指数高、作风品行硬”的崭新篇章。
政治意识不断强化,“两个维护”坚定坚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重要指示,先后召开区委全会14次、区委常委会165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83次,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带头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培训、大落实,研究制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实施意见、“十四五”规划建议。带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重作”“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身体力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
战贫战疫敢打必胜,全面小康圆满收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八大工程”,出台并落实“1+18”扶贫政策,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吃穿、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方面突出问题,全区现行标准下497户1242人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市率先建立“三防两抓”“四级联防联控”等机制,在全省较早列入全域低风险地区、较早实现本地病例“清零”。全面落实党组织、党员、干部“三报到”制度,组建临时党支部40个、党员志愿服务队(站)170个,动员1万余名在职党员深入社区参与疫情防控,选派64名干部联系包保企业推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全市前列。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围绕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双重任务,积极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不懈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安徽省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列优秀等次。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万达广场、隋唐运河古镇、盉街建成运营,安徽快乐真棒商贸集团与上市企业山东家家悦集团实施战略合作。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充分迸发。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构建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体系,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树牢招商“生命线”,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搭建食品工业博览会、VR产业峰会等招商平台,加大招商力度,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五年来新签约项目222个、新开工项目249个。点燃改革“主引擎”,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等改革加快实施,开发区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构建开放“新格局”,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莘庄工业区、浙江长兴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选派5批26名年轻干部赴上海学习锻炼。
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区功能加速完善,完成144个老旧小区、43个棚户区改造,建成公租房4528套,打通6条断头路,建成10个绿地游园,群众居住满意度持续提升。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成效明显,111家老工业企业实现搬迁入园或关停重组,先后两次获省政府通报表扬。高标准编制凤凰新区规划,城管、应急、党建等智慧政务应用成效显著,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6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势更加彰显。全面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量化考核机制,完善三级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秸秆禁烧连续七年实现“零火点”;深入实施“水十条”,深化河(湖)长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应用智慧河长平台在线监测系统,5条黑臭水体治理均已达到“初见成效”标准,6个入河排污口通过省级现场核查,累计获得水生态补偿金1350万元;全面实施“土十条”,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获评全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渠沟镇获评省级森林城镇。全力推动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立行立改、见底清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获评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单位GDP能耗和煤耗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文化自信极大提振,精神力量广泛凝聚。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三项行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向好、安全可控。积极拓展外宣阵地和渠道,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刊发相山改革经验和创新成果稿件2115篇。充分发挥主力军、主战场和主阵地作用,连续三届获评全省文明城区,实现五大文明创建大满贯。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99个,创新打造翰林社区“三原色”、惠苑路社区“芳华理发”等优秀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成功推荐中国好人63人。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文艺展演、文化讲座、送戏进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社会治理不断创新。获评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先进区。全力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举措,大力实施“四进一促”专项行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加大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处理力度,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发展向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加快推进健康相山建设,与市人民医院共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创新建立“1+3+N”智慧养老服务体系,3岁以下托幼试点工作被省卫生健康委授予“试点创新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扎实推进法治相山、平安相山建设,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有力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功入选全国综合减灾创建试点单位和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区。
民主政治切实加强,团结局面更加巩固。大力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代表工作“2121”工程创新发展。创新打造“请你来协商”平台,加强民主党派新成员和党外干部培训,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依照宪法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坚持党管武装优良传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淮北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两连冠”发挥积极作用。
党的建设提质增效,政治生态持续净化。树牢正确用人导向,大力推行干部考察“政治CT”、干部综合调研,积极实施“三个百千”工程,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储备和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力度,创新实施村(社区)工作者薪酬制度改革。纵深推进“一抓双促”“三抓一增强”工程,在全市率先推行“网格党支部+居民议事会”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大力实施“双创两提升”,获评省级“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3个。扎实开展“严强转”专项行动和“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