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禹广兴
本报讯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近年来,市总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省、市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作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发扬安全生产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形成安全生产“大合唱”,共铸“大安全”,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市连续10年居于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之列。
突出劳动技能竞赛促安。市总工会以“技能强市、匠心筑梦”为主题,举办制冷工、电工、焊工、数控车工、叉车工、砌筑工等各行业职业安全技能大赛。竞赛以各工种国家职业标准内容为依据命题,进行实际安全操作竞赛,按成绩排列名次。工人“打擂比武”,赛出“能工巧匠”,激励广大职工走技能成才之路,积极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竞赛、工匠精神。精心培育相城工匠标兵,以杨杰、张涛、张浩为代表,组织156名劳模、工匠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徒结对活动。同时举办工会“劳动保护大讲堂”20场次,2000名(含煤矿特聘群众安全监督员1750名)群众安全监督员开展轮训;组织全市能源化工产业职业安全健康论文评比活动,35家企业撰写职业安全健康论文100余篇,促进职工劳动技能和安全生产技能同提升、互促进。
突出“安康杯”载体助安。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组织职工开展安全健康警示教育和科普宣传,去年以来,全市586家企事业单位、17249个班组、216957名职工以“强意识、查隐患、促发展、保安康”为主题,积极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安全健康意识与应急技能知识普及和安全文化宣传活动,更多企业成为“安康杯”竞赛活动参与者,更多班组成为竞赛活动践行者,更多职工成为竞赛活动受益者。同时通过广泛深入、灵活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劳动保护知识,推动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从“要我安全” 到“我要安全” 的转变。截至目前,我市已有淮海实业集团等9家单位荣获或保持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荣誉称号,23家单位保持全省“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荣誉称号,稳居安徽省16个地市第一方阵前列。 2020年,市总工会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宣传先进示范单位,蝉联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突出行动机制创新强安。按年发起“十万职工查隐患 警钟长鸣保安全”专项行动,推动安全生产群防、群控、群治走深走实,有效汇聚了职工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的强大合力。今年3月份,各级工会结合“工会进万家”活动,实施工会干部联系企业发动机制,组织工会干部走访企业1200多次,发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动职工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等群众性安全活动,以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行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职业危害突出的企业为重点,引导排查并督促整改隐患6000多个,发放劳动保护《红黄白通知书》500份,设置“危险源点警示卡”3000余处。同时,由工会牵头,从工会干部、一线职工及职工家属中“选贤任能”,组建安全生产监察员、群众安全监督员、协安员等三“员”队伍,协助企业、班组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监督,推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发展。此外,还组织230家规模以上企业、300个班组,开展班组安全管理成果展示活动,淮北矿业集团工程处信湖矿建项目部井巷五队荣获特等奖,强化宣传引导,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突出优化维权服务铸安。发挥职代会劳动安全民主监督机制作用,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400份,对能源化工产业10万职工职业卫生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开展监督检查和事故查处,对50家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开展“送清凉”活动,各级工会筹资600万元“送清凉”资金,把重点工程、建筑施工、环卫绿化、交通运输等户外作业、脏险苦累、高温高危行业作为慰问重点,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向职工发放高温津贴;市领导深入40家企事业单位直接慰问5万名职工,有效激发职工安全生产、建功立业积极性。
新征程扬帆启航,新使命重任在肩。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市总工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主线,在思想政治引领上再下真功,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再用实招,在维护职工安全健康合法权益上再出硬招,不断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促进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