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1年06月18日

第A03版:

扬帆启航正当时

■ 记者 朱冬 通讯员 王鹏飞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

杜集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全区各项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五年来,杜集区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严格落实“四个第一”要求,加快推动“田园”向“游园”、“城镇”向“城市”、“制造”向“智造”转变,全力推动干部队伍从“想干”到“会干”转变,谱写了“产城共兴、全域城市”新时代美好杜集新篇章。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田园”向“游园”加速转变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21.6万亩,总产达8.5万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4.5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2.1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面积10.6万亩。农业产业化企业达21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企业35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38家,家庭农场170余家,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1家。高策现代农业加快推进。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区)。段园葡萄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2019年获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2000万元,是全省申报单位中唯一以市辖区名义获批的县(区)。投入资金1.4亿元,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24个。段园葡萄采摘节成功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南山景区、段园葡萄小镇、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先后获批国家3A级景区。南山、大庄分别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段园镇获批中国生态魅力镇。

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城镇”向“城市”加速转变

总投资50亿元、占地343亩的吾悦广场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面积1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开门迎客。总投资20余亿元的淮北理工学院(筹)项目加快建设,首批完成供地500余亩。星洲国际商住项目成功盘活。恒大集团顺利进驻。以龙山北路为引领的东部新商圈日趋繁荣,杜集区有区无城的历史彻底改变。

“百亿”口子产业园产能加快释放,海螺水泥生产线完成绿色转型,安徽矿机、中芬选矿、山河矿装、林光钻探等传统企业完成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紫朔环保、三星环保等新兴企业加速培育壮大,为产业转型升级增添后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11.8件;中芬选矿入选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为全市唯一。高策农业、百莲百荷等具有引领作用的特色项目有序推进,段园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五年来,全区绿化面积达174.66公顷,绿化覆盖率41.47%。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22家,建筑业总产值达7.24亿元。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智慧城管”系统上线运行。坚持市场化运作,自2019年始,连年投入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工业基础逐步夯实,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五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杜集区顶住煤炭大幅减产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1亿元,年均增长3.2%;财政总收入12.9亿元,五年跨越8个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6.9%,超额完成9.3亿元的“十三五”目标,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246元、16075元,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统筹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区域竞争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杜集区抢抓制造强省建设和新型工业化政策机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5年,杜集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火炬杜集高端矿山装备特色产业基地,2018年“去筹转正”,跻身省级开发区。安徽矿机研发的电液控液压支架在国内行业处于龙头地位;中芬机器研制的智能型浓缩机占领国内1/3的市场;中清环保研发的碳化活化一体化转炉,成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淮海奥可装备再制造技术国内领先;建联木业、金鑫电动车产品全部出口至美国、西欧等国家;康迪纳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近两年盘活企业33家,清理低效闲置土地1600余亩,吸引中清环保、万都工贸等一批企业成功入驻。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杜集区全力推动300余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新增各类市场主体9931户,2020年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位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统筹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全省首家金融法庭揭牌运行,在全市率先成立农业投资公司,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50家,外贸进出口3.48亿美元,利用外资3.79亿美元。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幸福美好杜集步伐提速

五年来,杜集区城乡面貌蝶变升级,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龙山北路、宿丁路建成通车,淮徐快速通道破土动工,客运北站建成运营,淮北北站投入使用,淮宿蚌、淮宿阜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杜集“南通北达”“内畅外联”的现代化交通格局逐步形成。区政府驻地迁移有序推进,朔西湖华美蝶变,梧桐康养小镇蓄势待发,科创北城跑出城市扩容提质加速度。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深入实施,改厕任务超额完成,农村危房基本消除,农村面貌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一带两心三廊”生态保护开发,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显著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五年来,杜集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1200户2287人实现稳定脱贫。投入民生领域60.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7%。高质量推动棚改工作,解决4.2万群众住房问题。新增城镇就业5.3万人,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创新房产“烂尾”项目破产和解模式,帮助600余户群众入住新居,“难办证”历史遗留项目基本见底清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大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区信访工作在全省105个县区中排名12位。

民主政治稳步推进,人大代表工作“2121”工程和“631”政协委员联络网等创新做法,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呼声期盼。段园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众星拱月”的统一战线良好局面初步形成。党管武装、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迈出新步伐。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汇聚发展正能量。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党政机关和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荣获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等“国字号”荣誉5个,安徽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等“省字号”荣誉7个。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持续引领城乡新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杜集“中国好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杜集区连续4年荣获“全省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建立“选育用退”机制,全区村(社区)“两委”战斗力明显增强,实施“党建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行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两番。全面推行“云端”村级“小微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杜集区将咬定发展目标,用好用活改革方法论,善于用市场逻辑谋事,用资本力量干事,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化发展环境,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视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配置要素资源,奋力书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杜集新篇章。

2021-06-18 朱冬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77401.html 1 3 扬帆启航正当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