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担再奋蹄。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强理论武装、助力疫情防控、深化文明创建、培育文明社会风尚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为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助力我市“十三五”圆满收官、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今年起,中央文明办每年开展全覆盖测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突出工作重点,精准靶向发力,以“临战”状态全力以赴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把各项目标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确保每一项都抓出高水平、抓出新成效。
突出工作重点,要着力抓好顶层设计。文明创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不能各自为战、各行其是,也不能考前突击、临时“闯关”,必须系统谋划、统筹布局,常态化推进各项工作。要按照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照最新版测评体系,把测评指标转化为常态工作目标,把任务要求转化为常态管理措施,画好新一轮创建工作“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突出工作重点,要着力抓好思想引领。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民,充分运用开放式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统筹谋划宣传宣讲工作,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持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好人文化,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质,努力构筑精神高地、道德高地、文明高地。
突出工作重点,要着力抓好素养提升。只有文明的市民,才有文明的城市。要认真落实《淮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切实抓好文明风尚培育行动,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在举手投足间彰显文明风尚。要加强对群众的组织发动,广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镇村、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创建,策划推出一批满足群众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的文明实践项目,让广大群众参与创建过程,感知创建成效。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层层动员、广泛发动,全民参与,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整个社会就会变成文明的海洋,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