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晨
通讯员 孙楠楠 摄影报道
本报讯 “我把打捆好的秸秆送到收购点,一捆能挣一块五。才两天,我已拉了100多捆,挣了200多块。”在濉溪县五沟镇五沟村的麦地里,脱贫户李秀忙着整理打包好的秸秆,脸上洋溢着喜悦。
李秀曾是五沟镇五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健康脱贫、就业扶贫、产业分红等政策帮扶下脱了贫。今年午收期间,她积极参与打捆离田,并将装好的秸秆卖到附近的五沟村秸秆收储点,不仅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还增加了家庭收入。
位于五沟村的秸秆收储点内,一辆辆装有麦秸的车辆正等待过磅、卸车,已打包好的秸秆堆得如小山一般。收储点负责人孙书芹一边指挥工人洒水降温,一边用叉车将秸秆再堆高点。孙书芹告诉记者,得知废弃秸秆可以卖到生物质发电厂,他就在午收期间组织工人收储秸秆。随着搂草机、打捆机等大型机械的大量购置投用,秸秆收储能力不断提高。目前,他已在五沟镇内建立了4个秸秆收储点,每个收储点分别投放8台套打捆机,配备了16名农机手以及叉车、挖掘机等机械。收储后的秸秆除了送到发电厂外,还卖给养殖场或造纸厂。
“秸秆有销路,政府也会对我们收储点有一定的补贴政策。秋收时,我准备再租赁一个大场地,收储更多的秸秆,在实现秸秆废物利用的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孙书芹对他的秸秆收储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小麦收割后,打包机械及时跟上处理,农用车也会及时清运离田。我们积极鼓励村民把自家地里的秸秆送到收储点,让秸秆‘变废为宝’,不仅有效提高了秸秆利用率,更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五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