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王守明
通讯员 康鹏飞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依靠群众、高压预防、堵疏结合,注重长效”的原则,积极开展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两推动确保“拆得掉”。推动当地政府参与。将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和平安建设考核范畴,以检查促整改,以考核促落实。针对“小锅子”运营销售、安装分布特点,制定整治工作方案,细化全市月工作计划和任务销号清单,以县(区)为单位,统筹联合宣传、政法、广电、市场监管、公安、扫黄打非等部门,纵向将责任压实到街道(乡镇),加速拆除速度,并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上批量销售(代安装)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进行立案查处,追根溯源,斩断销售链条,确保整治工作重视在高层,落实在基层。推动电讯运营商让利。按照“政府补贴、运营商让利、百姓得实惠”的工作思路,调度安广、电信等运营商,制定优惠套餐鼓励老百姓积极参与“小锅子”置换机顶盒活动,目前,已置换小锅1200余套,从源头上解决地面卫星设施非法安装问题。
两到位确保“管得好”。政策宣传到位。运用多种手段宣传《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内容,采取街头宣传、入村进户等形式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180份,利用电视、应急广播系统等平台累计发布《关于全面清理整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通告》等信息2453条次,形成强大宣传声势。执法监管到位。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动执法,严查非法安装销售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拆除、收缴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2000余套,起到强大震慑作用。
两落实确保“播得优”。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把拆除小锅子行动与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相结合,按照统一信号源、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检查考核的要求,把拆除小锅子与接入规范电视信号源一同纳入全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大检查范畴,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确保播出安全。落实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全面深入开展在有线覆盖的县(区)创建“无小耳朵社区(街道)”、在有线未通达的乡村创建“无非法小耳朵乡村”的“双创”活动,努力实现全市无非法销售、无非法安装、无非法使用“小锅子”的“三无”目标,强化全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维护老百姓收视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