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4日

第A09版:

潮起海天阔 扬帆正当时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 记者 邹晨光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翻开我市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起笔不凡,落画精彩。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通过减轻企业负担、破解发展难题、提升服务质量等举措,加快向民营经济汇聚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资源,一批批民营企业不断孵化、壮大,成为淮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

突出主体培育 打造发展新优势

突出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经济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市引导广大干部把民营经济作为撬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金钥匙”、作为创业就业的“聚宝盆”、作为富民惠民的“摇钱树”,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让民营经济的炉火旺起来。

实施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建立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国家级“小巨人”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小升规”。2020年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88家,其中“小升规”19家。全年培育市级优质小微企业19家,省高成长型小微企业2家。推进“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10家企业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4家,冠军企业2家,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小巨人”。推进提质增效。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产品8个;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安徽工业精品”6个、省级新产品12个,企业技术中心5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27个企业(技术、装备、项目、服务公司)进入省节能环保领域“五个一百”目录,已认定工业领域“五个一百”市级优秀企业6家、绿色工厂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52家民营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46家民营企业为省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197家。

优化服务供给 聚合要素促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搭建平台、破解难题、优化环境,进一步强化支持、补齐短板,加固底板,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重要增长极和主要生力军。

优化服务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等措施落实,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同比精简60.3%,收费项目精简56%。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濉溪县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中心)、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个,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创业、技术、培训、融资等普惠服务。完善民企服务机制。设立市领导联系工业企业秘书组,市、县区、开发园区分级帮扶企业。疫情期间,经市委同意,市委组织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下发《关于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选派联络服务干部的通知》,向590家企业选派547名联络服务干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用工、资金等问题581个。深化“四送一服”,全年走访调研企业585家,召开要素对接会、企业座谈会15次,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630个,协调解决问题618个。

精准纾困解难 排忧解难暖企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可避免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我市统筹好防控与发展,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开展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行动,拿出更加精准、更加解渴的政策供给,切实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恢复活力。

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不到位问题,将关键原辅料、生产设备、零部件、生活必需品纳入应急保障范围,通过工信部等途径为106家企业协调解决产业链配套问题118个。针对防疫物资供应不足问题,协调解决防疫口罩40余万只、消毒物资20余万吨,鼓励亚太洗涤、皇苑制衣等17家企业新上设备转产消杀、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举办复工复产企业防疫物资供需对接云发布会,建立了防疫物资供需对接信息平台。针对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普遍紧张问题,举办银保担企政策云发布会,组织金融机构进园区银企对接会,扩大“税融通”“续贷过桥”“无还本续贷”业务覆盖面。

截至去年12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78.59亿元,同比增长18.34%,居全省第6,存贷比76.29%。针对员工返岗不足、企业缺工问题,疫情期间举办网络招聘会 217场,帮助全市企业新招工7380人,点对点专车运送返岗人员3.67万人。针对订单下滑的问题,帮助企业抓在手订单、促新增订单、稳“受阻”订单,实现出口转内销、开拓新市场。启动“云享生活”直播带货,帮助曦强乳业等本土品牌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强化政策扶持 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在思想上认识到位,在行动上落实到位,尽心尽力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 把民营企业发展当成“自己事”,打造政策组合拳,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稳定增长。

抓好政策衔接。相继印发实施《源创客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方案》《淮北市关于加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淮北市加快推进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措施。

召开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解读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条”政策,邀请企业家代表提建议、拿政策,梳理问题及建议31条,涉及企业用地、用电及物流等多方面,已派单反馈相关单位,15日内督办完毕。

加大扶企力度。疫情期间,市政府办公室及早出台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12条”、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等若干政策措施 “政策包”,依法依规开展大规模减税、减费、减息、减租、减支“五减”行动,“减、缓、免、奖”扶企业。及时梳理中央、省、市36条政策,印制《疫情防控期间惠企政策汇编》发放到企业。

狠抓政策落地。指导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支持,2020年我市共争取省制造强省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6180.2万元,兑现市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奖补资金1543.71万元,兑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政策涉及资金866.66万元,为市场主体送去了真金白银,增强了发展信心。全年实现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全部“清零”。

2021-06-04 邹晨光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76399.html 1 3 潮起海天阔 扬帆正当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