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星 通讯员 王玉洁
本报讯 5月27日夜间,淮北交通执法三大队联合市交警支队四大队,出动两个中队对泉山隧道两侧山体改造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执法人员现场检查了运输车辆装载情况,并对运输车辆过磅单据进行核对。针对其中一家项目承包单位对车辆装载管理不规范的情况,执法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该单位立即整改。
“超限超载猛于虎”,货车一旦超载,安全性能就会降低,引发恶性事故几率明显增大,更会破坏公路设施,对路桥等结构物造成较大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治超工作,在常规路面治超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技治超非现场执法,不断深化路警联动执法及源头监管。我市目前已建成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检测点30个、在建9个,还将规划建设26个。目前,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国省干线网、重要县乡道及农村公路的治超非现场执法检测网络。
除了持续加大科技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建设投入,市交通运输部门还根据道路运输市场的变化加大路面执法频次和力度,结合超限超载货车出没高发时段及行驶特点,重点打击“百吨王”车辆。
此外,我市对查处的超限超载车辆进行“追本溯源”,对存在违规装载的源头企业加大处罚和管控力度。压实源头企业治超主体责任,与13家省级重点源头企业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车辆合法装载有关规定。对因装载称重管理不严,导致有超限车辆出场现象的企业,一经发现,将严格按照我市“一超四罚”相关规定对货运车辆驾驶人、货运源头企业、货物单位、货物运输经营者实施处罚。同时将违法企业、违法营运车辆、违法行为人进行联合惩戒。限制或禁止失信当事人的市场准入,对失信当事人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依法实行限制性管理措施,限制企业经营的审慎性参考,依法限制参与工程等招投标。在实施投资、运输绿色通道等相关优惠性政策时,将失信状况作为限制当事人享受该政策的审慎性参考。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推动“一超四罚”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加大对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力保障全市道路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