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1年06月03日

第A04版: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规划发展“新引擎”

■ 记者 吴永生 整理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为了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各地已明确“十四五”的经济目标。经过梳理发现,智慧交通建设成为全国的“一盘棋”,相比传统交通体系的“车同轨、道同标”,智慧交通的体系构建、标准融合、协同一致、开放发展最为关键。在智慧交通“上路”的同时,长三角区域以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增长引擎。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将会研发出更多的独门绝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

交通篇——智慧出行。在“十四五”规划中,浙江与上海均提出“智慧交通”,江苏提出“智慧物流”与“车联网”;在项目建设方面,江苏提出支持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上海提出推动浦东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十四五”时期“轨道上的长三角”需要着力强化的重点是: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铁、城际、快轨、地铁“四网融合”、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圈层的多层次交通需求,并且以长三角一体化带动辐射更大范围内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篇——优势互补。长三角打造特色产业链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产业集聚基础好的,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按照产业链环节进行补链、强链。二是本来就没有特色产业的,从引进产业链核心企业入手,围绕其上下游招引企业,集聚成一个全新的产业链。长三角范围产业循环需要开发区之间产业链加强合作,梳理各自开发区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三省一市各开发区特色产业链,与其他开发区形成错位竞争和优势互补关系,将各自开发区独特的优势产业链拓展至长三角范围内发展。

创新篇——自立自强。目前,中国已拥有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拥有两席——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积极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浙江谋划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等在安徽问世,73项自主可控进口替代成果在浙江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海形成基本框架……2021年,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长三角涌现。更重要的是,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等难题,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都提出了各自的方案。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发展过程中依旧会面临“老难题”和“新挑战”,长三角区域各省市必须要做到每个阶段都扎扎实实、步步为营。

2021-06-03 吴永生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76288.html 1 3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规划发展“新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