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吴杰 孙策
本报讯 “某社区干部一手拿着公示单,一手拿着手机拍照,拍完照片就把公示单撤下来了,我们老百姓什么也没看见……”日前,相山区纪委监委收到这样一通举报电话。
近年来,“苍蝇式”腐败侵蚀基层根基,基层涉纪乱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互联网+”时代如何强化对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监督制约?相山区借助科技手段,以三大重点工作为抓手,打造“互联网+小微权力监督”管理体系,实现“指尖上的监督”。
厘清权力清单,给小微权力套上“紧箍咒”。对全区11家区直单位,下发3次意见征集稿,开展4次座谈调研会,围绕群众关心的征地拆迁、“三资”管理、惠民资金发放问题,编制3个大方面33小项的《相山区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事项及流程图》,为小微权力划定了轨道和边界,将权力置于群众眼皮底下运行,让权力不再“任性”,更让办事流程规范透明。
打造管理平台,给小微权力安上“新引擎”。打造集群众监督、内控管理、“三资”公开、便民服务等功能一体的监督平台。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村(社区)容易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权力事项全部纳入平台统一管理,通过线上流程管控,推动权力运行程序化、规范化。采取公司驻点、包联指导、区职能部门逐项把关审核的方式,由党风室牵头,对区8个街道分别开展录入工作培训会,手把手培训指导,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有效保障平台录入的质量和进度。
拓宽监督途径,对群众身边腐败零容忍。建立“小微权力”网络平台,把“线下8小时服务”拓展成为“线上24小时服务”,居民关注“相山清韵”网络平台公众号,动动手指就能查询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同时,依托居务监督,成立3个群众家门口的社区纪检工作室,把监督进一步向社区延伸,通过收集意见、提出建议、监督落实、通报反馈,确保监督全覆盖,打通社区“神经末梢”。依托协作区联动协作机制,街道部门联动,建立“1+X”监督模式,及时发现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让基层权力难以任性,真正把监督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现在每个月发的惠民资金,我动一动手指就能看到,想什么时候看就能什么时候看,再也不用担心少发漏发了。”社区居民在电话回访中这样说道。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制作小微权力宣传动画、印发平台操作指南、刊登清单事项相关漫画,广泛宣传权力清单内容,提升群众监督和参与意识。同时,继续探索互联网+小微权力监督模式,强化对村(社区)‘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土地审批、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小微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构建覆盖基层‘人、财、事’的智慧监督网,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职能部门监督、群众监督深度融合。”相山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