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邹晨光
本报讯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3052户35235人全部脱贫,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411元增长到2020年的1.15万元,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取得新成效。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小麦亩产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农作物良种繁育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粮食总产站稳145万吨台阶;肉蛋奶总产18.92万吨,较2015年增长6.17%;蔬菜82.36万吨,较2015年增长9.5%。
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建成高标准农田54.4万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的108.4%。率先超额完成171.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8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
农业可持续发展迈出新步伐。2016年以来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连续五年负增长。积极培育“淮优”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认定100家155个“淮优”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使用总数达152个,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已成为淮北现代农业主旋律。
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新变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占规划布点数的83.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
农村各项改革焕发新活力。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三变”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任务,集体经济强村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58个,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和空壳村全面消除。
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新提升。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8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5218元,增速由全省第14位升至第7位,5年提升7个位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关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的整体推进,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发展。下一步,我市将牢牢把握历史契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淮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