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永生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摘自《中共淮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9月18日,青龙山货运站,淮北至宁波港海铁联运班列首发。
在锐意进取中把握大势,才能在改革大潮中扬帆前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我市实现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时期,我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等多领域合作,特别是注重讲好“小上海”与“大上海”故事,通过加强与上海等地合作,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新突破。
易事特光伏并网发电、传化公路港物流投入运营、淮北万达广场人气爆棚、口子东山产业园投产、平山电厂二期基本建成……“十三五”时期,我市围绕“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不断提升产业链与项目配套率,通过精准选择招商项目、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全力招优引强,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市坚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摆上重要位置,创新招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以情招商,以情安商,努力打造招商引资“洼地”、服务客商“高地”。在硬环境建设上,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要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交通路网、电网、通信网及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及主干道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城市景观和休闲活动场所,提高了城市品位,完善了城区功能,为外商创造了理想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同时,我市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项目对接会暨安徽濉溪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对接会、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研讨会、石榴文化旅游节、濉溪铝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淮北碳基新材料及化学品产业发展论坛、皖沪开发区及企业对接等活动,搭建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据统计,2016年全市新开工项目271个,2017年全市新开工工业项目202个,2018年全市新开工项目176个,2019年全市新开工项目219个,2020年全市新签约项目234个。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开启了思想的大解放,激发了淮北改革开放的大潮,海内外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涌入,促使干部素质普遍提高,办事能力明显增强,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发展环境更为宽松。
根据海关总署全面部署,2018年4月20日,我市原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统一以海关名义对外开展工作,口岸一线旅检、查验和窗口岗位实现了统一上岗、统一着海关制服、统一佩戴关衔。我市口岸通关也迎来新变化,各业务现场将优化整合后的业务流程统一以海关名义对外开展工作,检验检疫原有管理要求、作业标准不变,实现“一口对外、一次办理”。我市依托合肥海关,推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打通对外经济走廊。淮北海关获批成立,创新海关监管制度和检验检疫制度,大大缩短企业通关时间、降低通关费用。
开通淮北至宁波港海铁联运班列,在海铁联运的助力下,我市加速实现“通江达海”的目标。通过建设青龙山铁路“无水港”,淮北铁海联运直达港口有宁波港、上海港、连云港,能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一体化服务,节约企业物流费用约20%至25%,还将吸引周边宿州、亳州、永城等淮海经济区腹地城市的出口货物集聚淮北。此外,通过市场手段,可将现有存量里可以通过海铁联运方式的出口货物,集中到青龙山铁路“无水港”进行出口,为我市发展口岸经济、促进外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市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淮北海关正式通关运行,淮北至宁波港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133个,与美国、韩国、巴西等多个国家的12座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0亿美元、增长23%。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坚持全链条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复制推广安徽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强化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建立联动创新体制机制。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深化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领域合作,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年均增长8%。我市还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打通各类要素循环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传统消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5亿元、年均增长7%,进出口总额突破16亿美元、年均增长8%,把淮北打造成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改革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