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2020年,人民子弟兵聚力练兵备战,强化改革创新,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参加防汛救灾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这一年,人民军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涌现出一大批英模人物,无惧风浪、无畏险阻,越是艰险越向前。
抗疫抗洪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
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的3支医疗队共450人,紧急赶赴武汉。截至2月17日,抵达武汉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人数已达4000余人。执行任务期间,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3家抽组医院,2个多月累计收治确诊患者7198名。
危难关头,位于疫情中心地带的中部战区总医院,第一时间紧急抽调2200余名精锐医护人员组成战“疫”党员突击队,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抗疫过程中,全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1.3万余人次,新冠肺炎专区累计收治患者800余人。
大年初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担任组长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向武汉“逆行”出征。
他们日夜奋战,创新构建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和多重病原检测三位一体的检测平台;他们无畏生死,奔赴一线开展新冠肺炎流行规律调查研究,为科学防控提供重要支撑;他们攻坚克难,争分夺秒研发疫苗,为民而战。
庚子之夏,我国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向前冲锋的身影。据统计,今年入汛以来,截至8月19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120多万人次,组织民兵30多万人次,参加了17个省份的防汛救灾行动,共转移群众17万余人、封堵决口和管涌3900多处、加固堤坝900多公里、抢通道路350多公里。
抗疫抗洪,人民军队与全国人民一道,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苦练本领
293天,13万公里。这是淳静1年出差的日子和大致行程。
作为战略支援部队某部高级工程师,从军30年,他一直战斗在战略武器定型试验的最前沿。在那个绝密的领域内,任何信息都不能透露,以至于他的亲人朋友都不知道他这些年到底有什么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当国之重器驶过天安门广场时,他忍不住哽咽泪流。
18年前,沙子呷怀揣梦想走出大凉山,参军成为一名导弹工程兵。如今,这个彝族青年已经当上火箭军某工程营营长。导弹工程部队施工就是打仗,阵地就是战场。在10余项重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中,沙子呷先后14次担任突击队长,战胜塌方险情20余次,每次都提前高质量完成任务。
“呷,彝语的意思是英雄,沙子呷就是导弹工程兵的英雄。”火箭军某工程旅旅长张杰说,“再苦再难的工程,只要交给他,没有完不成的。”
刚上军校时,何龙几乎所有的体能课目排名都倒数。没有好办法,只能练,不停地练。毕业那年,他成了海军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尖刀连的一员。
2015年,何龙作为海军唯一一名代表到海外“猎人学校”留学。63人参加此次集训,最终仅8人通过考核。结业时,何龙完成了潜水、反恐等5大课程153个课目的训练,并在全能狙击课目考核中打破校方纪录。他还被授予这个国家军方最高荣誉——“突击队员”荣誉称号。
作为海军陆战队某旅特战连连长,何龙不仅自己练得狠,练兵也特别狠。如今,连队所有官兵都具备了低空跳伞、直升机滑降、引导打击等特种侦察能力。
军营中还有很多像何龙、沙子呷、淳静一样的人,他们勇敢、坚毅、步履不停,他们是共和国的利刃尖兵。
助力脱贫
“土墙草顶垒空房,三块石头围火塘。门前粪泥没双脚,屋内同住牛和羊。”这首打油诗曾是梭梭拉打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今,梭梭拉打村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34%实现归零,15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浸透着驻村扶贫干部、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政治教导员布哈的心血。
2017年,武警四川总队决定对梭梭拉打村进行脱贫帮扶,32岁的布哈成为驻村干部第一人选。
为了摸清致贫的真实原因,布哈访遍全村522户1779人,甚至哪家贫困户有几只鸡几头猪,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摸排后,布哈区分因学、因病、因超生等7大类致贫原因,为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举措。
红土乡位于鄂西大山深处,通往县城的100余公里道路曲折连环,驱车3个半小时,急转498个弯道,方能到达这个一半在高山一半在悬崖的穷村子。
2017年,红土乡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30%。时任恩施市委常委、人武部部长董高主动请战,把自己的对口扶贫村确定为条件最差、任务最重的红土乡天落水村。
建桥、建茶厂、建水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董高给天落水村拉了一张脱贫清单,并创新提出了“131”扶贫工作队新模式,即1个人武部牵头3个地方单位,组成扶贫队定点帮扶1个贫困村;1名民兵干部带领3名民兵,组成扶贫小分队重点攻坚1户贫困户。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截至今年5月,全军部队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29.3万贫困户、92.4万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
(参与采写记者:黎云、贾启龙、 王逸涛、李国利、张汨汨、张选杰、刘新、杨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