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淮北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系统勠力同心,改革征程迈上“新台阶”,科学发展驶入“快车道”,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淮北教育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主要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总体进入全省中上、中部前列。
■ 通讯员 朱成凌
党建“护航” 师生“思政”
加强党建工作系统内统一指导,打造新时代立德树人教师队伍。2019年,召开市教育系统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市教育系统党委,成立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统一指导,强力推进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当年举办思政课教师集中培训班,聘请学界知名教授授课,市委书记作总结辅导报告。
构建立德树人新体系,激发淮北教育“活力源”。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积极推进育人模式创新,我市成功入选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省仅淮北市、马鞍山市2市入选)。
“五育”落地 “智慧”扩容
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有了新提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4所,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4.39%;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基建类项目53个,新建校舍88232平方米,购置计算机等仪器设备4117台套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推进老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扩容重组,缓解了多年来老城区学校学位总体不足问题。2019年,一实小、三实小、首府小学分部全部完成改建工程并交付使用,新建太阳城学校、泉山路学校、曲阳学校陆续投入使用;今年秋季开学前,原工业学校也完成升级改造,交付市二中办东校区;老城区学校总计新增195个教学班近万个学位,有效缓解了优质学校学位总体不足和大班额压力。
2018年与2017年相比,全市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率,幼儿园为59.58%,位列全省第一;小学为25.36%,位列全省第一;初中为31.84%,位列全省第二;高中为21.66%,位列全省第五。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330248万元,比2018年的299658万元增长10.21%,在全省仍然是位居前列,促进了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发展。
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结构调整和新高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解决了市民和基层学校对于中考中招工作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改革志愿填报办法, 解决了高分滑档问题;试点试行自主招生改革,探索破除“唯分取人”的招生录取机制。职业教育建立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注重以赛促教,促进校企密切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着手解决多年来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不理想问题。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和上海天坤书萱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正式签约;淮北卫校转隶工作顺利完成,步入更加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高等教育事业探索新路,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积极推进淮师大信息学院转设,着手解决淮北市自办本科院校空白问题。计划总体投资30亿元人民币的淮北理工学院(筹)落户淮北,开启我市自办本科高校的新纪元。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壮大优化育人队伍。教师资源“再升级”。我市入选“中国好人”的教师共计19名,全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21人,省特级教师74人,省级、市级教坛新星23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近千人,教师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着力创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星讲师“四名”教师队伍,四类名师共有500余人,“名师大讲堂”活动惠及10余万人。市教育局按照教师工资总额1.5%提取并专项列支,幼儿园、中小学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在教师队伍培训上,每年完成近两万人次参加的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等。实施定向培训乡村教师计划,从2016年至今,已定向培养乡村教师553人。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2020年引进了优秀教师、高校优秀毕业生100余人。成立了教育视导专家小组,通过对学校发展现状的“定期诊断性视导”,对学校面上共性问题选点开展“随机专题性视导”,对学校提报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菜单需求性视导”,把教育督导视导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助推剂”。近年来,在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1名教师荣获全国特等奖,5名教师荣获全国一等奖,29名教师荣获全省教学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省级“优课”839节,获奖比例位居全省前列。
敢为人先拔头筹,勇当全省“排头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全省率先开展线上教学;在全省率先明确非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复学时间。在原有一所全国文明校园首府实验小学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古城路小学和黎苑小学两所;常态化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打造了一批优势突出的品牌学校;推进三堤口学校的属地区划变更。
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人才队伍和基础环境建设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功能+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2019年已建成投入使用智慧学校54所。2020年,采购90块智慧黑板用于新建校装备及其他学校补充,8块智慧黑板用于扶贫濉溪南部贫困乡村学校,9套智慧课堂用于市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以乡村薄弱学校为重点,新建智慧学校74所。目前,全市智慧学校已达128所。
规划开局 创新驱动
“十三五”期间,全市撤销不达标学校7所(杜集区2所、烈山区5所)、改造不达标学校5所(濉溪县)。启动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项目11个,面积63205平方米。推进城乡教师有序流动,实施教师“无校籍管理”“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明确了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规划,相山区和濉溪县将分别于2022年、2024年接受国家级评估,杜集区和烈山区必须在2030年之前实现优质均衡。
为顺应城市转型发展和人民群众期盼,统筹解决老城区学校大班额、新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完善新城区功能,提升中心湖带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市教育局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密切配合,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座谈研讨的基础上,今年3月份编制了《淮北市重点发展区域中小学布局规划(2020—2035年)》,在东部新城、中心湖带、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发展区域规划新建、改扩建55所新城区学校,以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城市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