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路无法再用腿去趟,只能用笔去找。”——史铁生
《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所著的一部散文集,里面收录了他的12篇散文。这部散文集以平和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作者在自己双腿残疾后与命运抗争的经过,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友情的讴歌,对生活的热爱。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主旨则是表现作者在双腿残疾后,如何从绝望中寻求希望,如何战胜自己,战胜病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以前我不是特别喜欢读书,但自从翻开《我与地坛》这本书,就无法停止读下去。不仅是书中优美的文字吸引了我,更主要的是我被作者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达观的态度所折服。
心中有大爱,才能重拾生活的信心。史铁生在二十一岁年少轻狂之时双腿瘫痪,对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轻小伙子来说犹如五雷轰顶。在《我与地坛》一书中,作者写道:“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可见,当时他的心境是多么悲凉和无望。在绝望中他来到地坛,在绝望中看到生活的美好,在绝望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他通过几番挣扎,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消极思想,拒绝了死亡,选择了活下去。面对残肢,面对挫折,风华正茂的他从彷徨走向淡定,最终找到了人生方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他拿起笔,用心记录成长中与病魔作斗争的心路历程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表了许多小说、散文,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价值,而且给世人在绝望中带来了无穷的力量,让世人受到教育和启迪。
他虽然有过失落与暴躁,后来,他通过天天来到地坛,去深思,去观察,去体味人生……通过思考,他认为,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要经历苦难。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 虽然作者自身残疾,可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却流露于笔端,如果他心中没有爱,他不会发现地坛的内在;如果他心中没有爱,他就无法观察并发现多年来地坛的变迁;只有心里存有爱心,对生活充满爱,情感升华到博爱的人,才能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用笔,用优美的文字把它记载下来;只有心底有爱的人,他才能发现并感悟人生的意义,从痛苦的境地里走出来,走向光明;只有心底有爱的人,他才会懂得感恩。因为心中有大爱,在地坛里,他观察并记录了总是在薄暮时分来园中散步的中年夫妇、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一个中年女工程师、一个长跑运动员等很多人的特点;当看到一个漂亮而弱智的小姑娘被人戏耍时,他驱车上前为少女解围。
与作者对比,我感到自惭形秽,作为身体健全的我们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有时候却因为生活中的一点琐事,甚至为了一点利益而自寻烦恼。与史铁生相比,我们显得是如此渺小。
母爱的伟大无私震撼着我。史铁生的双腿瘫痪,不仅他自己感到痛苦,更痛苦的莫过于他的母亲了。“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替代;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地转身回去。”这些句子细腻地刻画了史铁生的母亲对儿子的爱是多么长阔高深以及不伤儿子的自尊心。由于史铁生的母亲对他双腿残疾操心过度,他的母亲年纪轻轻就过早去世。当他年少无知自暴自弃时,他母亲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母亲的爱给了他力量和活下去的信心,点燃了他活下去的希望。他母亲用自己的不动声色去放纵他,去呵护他。因为他母亲知道,未来的路需要他自己去闯。也许作者后来的成就能告慰他母亲的在天之灵。可是她短暂的一生所承受的痛苦,谁能替她担待呢?上帝看她那么劳心,不想让她再承受痛苦,就把她召唤到天堂去了。正如书中写的那样:“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人的一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如意,那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和感恩的心,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宽容,学会从容与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