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晨 通讯员 孙楠楠 摄影报道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濉溪县五沟镇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众多贫困户在政策扶持、帮扶责任人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凭自己的韧劲和不言弃精神,树起一面面脱贫致富带头旗,演绎了一个个励志脱贫故事。
王伟: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冬日暖阳,温暖如煦。五沟镇邵长营村的王伟趁着晴好天气,正准备把秋收的白芝麻拿出来晒晒。“今年种了7.6亩芝麻,收了1000多斤。奖补资金5000元,加上卖的800多斤,是不小一笔收入呢。”王伟掩盖不住心中的喜悦,幸福洋溢在脸上。
王伟家里5口人,妻子2018年查出胃癌并伴有肝转移,高额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2019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王伟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赵勇敢的用心帮扶下,社保兜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健康脱贫等一项项扶贫政策在我家落地生花,家里没有闲置的地,也没有闲着的人,妻子身体稳定后,就和我一起奔走于集市,将自家产的农副产品变卖成钱。脱贫还是要靠自己努力,不等不靠,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王伟满怀信心地说。
走进王伟的家,不大的农家小院被收拾得整洁有序,房前的菜地里时令蔬菜绿油油、屋后的空地上养殖了土鸡,温馨和谐的小院映射出王伟一家的勤劳朴实和对生活的热爱。一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和王伟一家的辛勤付出下,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改善,生活也越来越好。公益性岗位、低保、产业补贴等各项收入加起来,王伟一家今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顺利摘掉“穷帽子”。
宋淑英:心里“美羊羊”日子“喜羊羊”
清粪、搅料、喂食……晨曦微露,可袁店村村民宋淑英已在自家的“羊圈”里劳作许久。照顾好眼前的这群“宝贝”后,宋淑英又穿着保洁服到自己负责的路段打扫卫生,清扫完毕便回家做饭,照顾生病的丈夫。
宋淑英今年63岁,是袁店村的贫困户。丈夫患有严重的肺气肿,丧失了劳动力,再加上长年看病吃药,几乎掏空了家底,这样的日子压得宋淑英喘不过气来。“啥时候是个头啊?”就在宋淑英绝望之时,党的扶贫政策好似春风吹进了她家。经过调查、评议、公示等严格程序后,2014年宋淑英家被纳入贫困户。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帮扶干部的倾心帮扶、“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全面落实,宋淑英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帮扶干部为他们家量身打造了帮扶计划,帮助宋淑英安排一份保洁员的辅助性岗位,同时鼓励她发展特色养殖。宋淑英在院子里搭建了羊圈,购买了2只羊羔。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小羊一天天长大,最多的时候达到13只,仅养羊一项她家一年就能挣5000块钱。有汗水就有收获,宋淑英起早贪黑辛勤努力,再加上辅助性岗位、土地种植等一系列帮扶政策,人均收入达到9880元,2016年顺利脱贫。
为了消除脱贫后宋淑英内心的疑虑,袁店村扶贫专干周林定期到她家走访,宣传国家对贫困户脱贫后的“四不摘”政策,打消了她的顾虑,并鼓励她由物质脱贫向精神脱贫迈步。“党的政策好,我的干劲也足,这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谈起今后的生活,宋淑英心里“美羊羊”的,她表示会继续干下去,把日子每天都过得“喜羊羊”。
周小文:携手并进生活更有奔头
走进北湖南村服装加工厂,缝纫机踏板声此起彼伏。车间内,30余名工人低头忙碌着,一个体态消瘦、动作娴熟的男工格外显眼,他就是贫困户周小文,坐在旁边剪线头、打包服装的是他的妻子李芳芳。
周小文是北湖南村低保贫困户,一家3口人,李芳芳有轻度智力障碍,一个孩子在上学。周小文因意外腿部落下肢体二级残疾,走路不利索,无法外出打工。平日里只能利用零散时间在附近打个零工,而且常常因为缺技术、缺体力挣不到钱。
2016年,周小文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从此,家里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帮扶人周峰与村干部研究他们家的情况后,给夫妻俩找个家庭、工作两不误的活儿。周小文说,从他家骑车过来,只需几分钟。来车间后,还专门进行了技术培训,现在一个月能领到2000多块钱的工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周小文家还有2亩地,闲着怪可惜,周峰建议他们把地流转出去。除了在加工厂干些简单的活外,李芳芳还利用闲散时间到村里打扫卫生,增加一份收入。再加上社保兜底、产业扶贫、健康脱贫、就业扶贫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周小文一家人均收入也达到万元以上。
纵然生活坎坷,也不放弃希望的火;即使日子辛苦,也不停下扬帆的船。王伟、宋淑英、周小文和李芳芳身上的“勤劳厚道不畏艰辛”的精气神,正如脱贫攻坚这场甘露一样倾洒在五沟镇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