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9日

第A01版:

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推进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

■ 记者 齐新亚

通讯员 王欢 郭林生

基地现已入驻项目28个,协议总投资约152亿元,预计今年基地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0亿元……“十三五”以来,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按照目标统筹推进,健全运行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基地紧紧围绕省委书记李锦斌提出的“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等要求,推动煤化工基地在“依托煤”的基础上,做好“延伸煤”文章,将煤炭由“燃料”转化为基础化工“原料”,着力打通全产业链,全面提升深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确保原煤“吃干榨净”。

基地积极对接国内顶尖化工科研机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坚持“技术领先、特色明显、注重实效、国际接轨”原则,高标准编制《基地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突破原有焦炉气深加工、粗苯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三大基础产业,着力构建“一三九”产业链条模式,形成链接有序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目前,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生物医药及药物中间体、功能助剂、电子化学品四大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基地坚持创新驱动与招商带动、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抢抓东部沿海地区化工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和延链补链,一批规模和技术世界领先的龙头企业先后落地,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形成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精”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已入驻基地项目28个,协议总投资约152亿元,包含德、法、美等外资企业4个,长三角企业16个。重点在谈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307亿元。

同时,基地坚持科技引领,推进人才“高端化”。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建立健全《淮北煤化工基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共谋发展。目前,基地拥有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200余人,专职研发人员80余人,博士10名,博士后1名,海外人才1名,并聘请清华大学金涌院士作为发展顾问。2019年申请拥有量164件,其中发明专利28项。

五年来,基地抢抓长三角产业转移和皖北承接长三角集聚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主动对标南京、泰兴等长三角化工园区标准,不断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服务、推动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国内化工园区“高地”。

基地通过完善“三纵四横”道路规划,实施临白路下穿立交桥、淮新路下穿立交桥工程,实现铁路南北联动发展。聘请专家编制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配置水、电、燃气、蒸汽、污水处理、消防等配套设施。建成集输送工业气体、液体物料、工业清水、废水等为一体的综合管廊。依托全国第四批增量配电试点改革项目,全面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系统推进综合服务中心、展示中心、绿色提升等工程,着力提升基地形象。同时,正在筹建1000吨级浍河航运智慧物联港项目,打造具备“水陆铁”联运功能的特色化基地。正在推进基地南路(S305道路)建设,逐步推进封闭化管理。

为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基地建立入园项目评审制度,严把项目准入条件,对安全有隐患、环保不达标、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少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根据现代化工园区建设要求,开展园区规划环评修编。聚焦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省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组反馈整改问题落实。聘请环保第三方服务机构,在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开展环保生产专项整治,严格要求在建企业落实环保“三同时”工作制度。深入实施孟沟应急环保工程建设,强化环保生产应急救援。开展园区土壤地下水环境实时监测,动态分析,防微杜渐。成立环保生产业主委员会,聘请南京工业大学,系统论证基地水平衡体系,强化人才技术团队支撑,全面实现“零排放”。

基地通过健全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营商“软环境”。推行政务服务全程代办机制、项目推进领导包保责任机制和“店小二式”服务机制,实现从项目签约到建成投产全程“零障碍”。深入实施“四送一服”、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大力推行入驻载体返税、关键设备投补贴、科技研发补贴等奖补政策,打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等组合拳。积极推进基地与淮北矿业、市直有关部门、濉溪县的协调联动,定期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2020-12-09 齐新亚 ——“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推进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 1 1 淮北日报 content_61930.html 1 3 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enpproperty-->